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Vol. 26 Issue (8): 974-975
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对猝死患者抢救的意义
葛波涌, 王明太, 王玉波, 周鹿安, 刘郑和, 杨颖, 朱涛     
450003 郑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据报道[1]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已成为我国院前死亡最常见原因[2]。而70%~80%心搏骤停急症发生在家庭、工作单位、途中、社区等医院以外的场所。80%的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前死亡[3],并且院外心脏性猝死第一目击者CPR率仅为4.48%,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尚不到1%[2]。决定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生存与否最重要的因素有:早期识别、早期启动急救系统以及第一目击者早期实施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技术,心搏骤停后的几分钟是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使得急救后生存几率显著提高[4]。而第一目击者早期实施基础生命支持与否完全取决于他的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态度以及行为[5]

猝死患者的病情急,变化快,从而导致在救治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传统的等待120急救人员救治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对猝死患者进行早期救治。而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对抢救猝死患者上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本院辖区10个社区均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培训。为明确社区居民在接受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培训前、后对猝死患者的救治情况,了解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在临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和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两个时间段在本院急诊科普及社区范围内猝死患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救治情况的临床资料。依据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情况分为普及前救治组和普及后救治组,普及前救治组32例,普及后救治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在第一目击者徒手心肺复苏知晓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开始时间、胸腔按压指数(CCF值)、有效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情况、协助急诊科专业人员转运患者情况、患者预后情况等,评估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对猝死患者抢救是否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1.2 收集指标

收集两个阶段本院急诊科医师参与的院前救治猝死患者的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第一目击者徒手心肺复苏知晓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开始时间、胸腔按压指数(CCF值)、有效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情况、协助急诊科专业人员转运患者情况、患者预后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对均数满足条件的样本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施救者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指标 普及前救治组 普及后救治组 P
年龄(岁) 59.87±10.348 60.21±9.193 0.883
男/女(例) 20/12 25/18 0.703
2.2 两组施救者CPR知晓率比较

培训前为21.88%,培训后CPR知晓率为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培训前后两组施救者CPR知晓率比较(例)
时间 CPR知晓 CPR知晓率(%)
合计
培训前 7 25 32 21.88
培训后 40 3 43 93.02
合计 47 28 75 62.67
2.3 两组施救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比较

培训前仅有18.75%的施救者在4 min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培训后有86.05%的施救者在4 min内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施救者胸腔按压指数合格率的(CCF值>80%)比较

培训前合格率为15.63%,培训后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3 培训前后两组施救者4 min内实施CPR的比较(例)
时间 开始实施 实施率(%)
合计
培训前 6 26 32 18.75
培训后 37 6 43 86.05
合计 42 33 75 56.00

表 4 培训前后两组施救者CCF>80%的比较(例)
时间 CCF>80% 合格率(%)
合计
培训前 5 27 32 15.63
培训后 35 8 43 81.40
合计 40 35 75 53.33
2.5 两组施救者有效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培训前为18.75%,培训后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5 培训前后两组施救者有效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情况比较(例)
时间 有效实施 有效率(%)
合计
培训前 6 26 32 18.75
培训后 35 8 43 81.40
合计 41 34 75 54.67
2.6 两组施救者正确协助急诊科专业人员转运患者情况比较

培训前为31.25%,培训后为95.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6 培训前后两组施救者正确协助急诊科专业人员转运患者情况比较(例)
时间 正确协助转运 正确率(%)
合计
培训前 10 22 32 31.25
培训后 41 2 43 95.35
合计 51 24 75 68.00
2.7 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培训前病死率为90.63%,培训后病死率降为72.09%, 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7 培训前后两组被施救者死亡情况的比较(例)
时间 死亡 病死率(%)
合计
培训前 29 3 32 90.63
培训后 31 12 43 72.09
合计 60 15 75 80.00
3 讨论

心肺复苏培训有多种不同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6-7]。我国急救技能培训专门机构包括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其不能完全承担公众急救培训工作,使得全民普及受限。医院拥有优秀的培训师资与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开展培训的又一理想专业技术权威机构。据报道[8],北京市40.15%的居民希望通过看电视学习急救知识,提示电视媒体已成为居民最容易接受的急救知识传播途径,应充分利用这一可推广的普及急救知识方式,为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普及性更高的急救培训方式,但同时也应组织市民在专业急救培训机构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培训应有统一的课时要求、规范的教材以及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重视定期复训。还应结合社区、学校与单位的不同特点,利用CPR培训的音频资料、影像资料与人体模特演练等工具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部门应定期深入社区、学校与单位等,将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工作落实。

随着社会少子高龄化的演变推进和急危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院前急救出车量也在逐年增加[9]。积极防治猝死的高危因素及避免猝死的诱发因素[10]。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心肺复苏普及培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推广。急救专家李宗浩教授曾提出,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公众急救意识,把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尤其是心肺复苏技能向社区普及,让第一目击者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抢救。同时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正快速蓬勃发展,其具有专业性强、组织健全以及深入社区等特点,对社区人群普及健康知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培训活动,用最佳的培训模式,培养社区居民参与急救的意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使第一目击者有效发挥现场急救作用,推动全民急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普及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社会面广,单凭某一机构或部门很难应对这一艰巨任务。目前我国公众急救普及工作面临着实施及资金的双重困难[11],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关注支持力度,健全急救培训支撑体系。而我国尚无专门的卫生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12],这是我国目前开展公众急救培训普及困难以及受训者实施救治率低下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有关政府部门首先应尽快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普及特殊人群和公众心肺复苏培训力度。同时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众统一的急救员(初、中、高级)培训与认证考试。其次,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与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培训师资、教材、教具等的购置以及培训场所的使用等问题。

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培训前后本院救治猝死患者临床对比,可以明确得出社区普及徒手心肺复苏培训能极大的提高猝死患者的救治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ua W, Zhang LF, Wu YF, et al.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J]. J Am Coll Cardiol, 2009, 54(12): 1110-1118. DOI:10.1016/j.jacc.2009.06.016
[2] 张在其, 骆福添, 陈兵, 等.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9): 5-7. DOI:10.3760/cma.j.issn1673-8799.2010.09.03
[3] 周伟梁, 秦伟毅, 苏磊, 等. 院前急救心源性猝死病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14): 2851-2852.
[4] Stiell IG, Brown SP, Christenson J, et al. What is the Role of Chest Compression Depth during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Resuscitation[J]. 2012, 40(4):1192-1198.DOI:10.1097/CCM.0b013e31823bc8bb. http://europepmc.org/articles/PMC3307954
[5] Chamberlain D, Cummins RO, Abramson N, 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uniform reporting of data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the 'Utstein style'. 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and Australian Resuscitation Council[J]. Eur J Anaesthesiol, 1992, 9(3): 245-256. DOI:10.1016/0300-9572(91)90061-3
[6] Isbye DL, Rasmussen LS, Lippert FK, et al. Laypersons may learn basic life support in 24 min using a personal resuscitation manikin[J]. Resuscitation, 2006, 69(3): 435-442. 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05.10.027
[7] Bobrow BJ, Spaite DW, Berg RA, et al.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by lay rescuers and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 JAMA, 2010, 304(13): 1447. DOI:10.1001/jama.2010.1392
[8] 赵永春, 张雁, 李航, 等. 北京市民急救意识和培训需求现况调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8): 883-886. DOI:10.3760/j.issn:1671-0282.2007.08.028
[9] 张海涛, 王芳, 张进军, 等. 2015年院前急救医学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2): 251-255.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2.025
[10] 冯梅, 闫淑芳. 克拉玛依市294例院外猝死临床分析及急救干预[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8): 1092-1095.
[11] 史长文, 许虹, 杨勇, 等. 杭州市居民院前急救培训现状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35): 4302-4305.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0.35.034
[12] 张军根, 王红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10): 1115-11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07.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