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AOSC)是临床多见的一种急腹症,也是具有较高病死率的胆道系统疾病,采用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胆道内引流等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2]。但部分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合并肝硬化[3],此类患者往往存在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外科手术中易出现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4]。受此影响,既往也将肝硬化患者列入ERCP的相对禁忌证中;为进一步探讨急诊ERCP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研究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浙江衢化医院消化内科行急诊ERCP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浙江衢化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确诊的31例合并肝硬化的AOSC患者;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接受急诊ERCP术治疗且无肝硬化证据的AOSC患者31例。所有病例的诊断都符合全国胆道外科会议制定的诊断AOSC的相关标准[5]:突然发病,病情危急,亟需进行胆道减压与引流,梗阻存在于肝胆管;腹痛明显、寒战、高热、脓毒性休克或黄疸;收缩压小于70 mmHg(1 mmHg=0.133 kPa)或符合下列条目的2条:① 脉搏大于120次/min;② 血培养呈现阳性或内毒素增加;③ 胆管内压增高并且存在脓性胆汁;④ 体温小于36 ℃或者大于39 ℃;⑤ 白细胞大于20×109/L-1; ⑥ 存在精神症状;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61~77岁,(65.73±6.94) 岁,发病到入院诊治时间为1~13 h,(5.85±1.03) h;观察组中肝炎后肝硬化1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特发性肝硬化4例,按Child-Pugh标准分级[6],其中为A级10例,B级组8例,C级1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1~78岁,(65.81±6.92) 岁,发病到入院诊治时间为1~13 h,(5.85±1.12) h;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完善血常规、超声、MRCP、心电图、凝血功能、肝功能等常规检查,同时予积极恢复或扩充血容量、抗感染、降温、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机体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与供氧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在确定AOSC诊断后的24 h内施以急诊ERCP手术。于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为手术做好准备,要确保患者循环、呼吸等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观察组患者术前先行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1例患者26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5例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轻度10例, 中度9例, 重度7例。两组患者均取俯卧位,经静脉将地西泮5~10 mg、丁溴东莨菪碱10~20 mg与哌替啶25~50 mg分别注射入病患体内,作为术前用药,通过十二指肠镜常规将内镜推进到十二指肠降段,于直视状态下进行乳头插管,插管成功后,将造影剂缓慢注入胆管进行造影。结石较小者采用EST,直接以网篮取石,最后放置鼻胆管引流。结石较大者先行EST+ERBD引流治疗,首先解除胆道梗阻问题。观察组有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短期放置鼻胆引流管;对于合并重度静脉曲张、表面有红色征的、既往有出血病史的,术后即予前视型胃镜行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曲张静脉。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结石嵌顿,插管困难及无法成功插管患者,行针状刀剖开。两组病患都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后常规进行止血、抗感染与补液等治疗。
1.3 评价标准临床治愈的评价标准:黄疸与腹痛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值,胆红素水平降低至手术前的一半。
1.4 评价指标两组病患都于手术前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检测肝生化指标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白介素-10) 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相关炎症因子的水平。采取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黄疸减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临床治愈率等相关指标。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穿孔、出血、病死率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SP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病患相关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各肝生化指标情况观察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前ALT、AST、ALB以及TBIL的值分别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后ALT、AST、ALB以及TBIL的值分别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后ALT、AST、ALB以及TBIL的值均较各自组内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前为优(P<0.01),见表 1。
组别 | 例数 | ALT(U/L) | AST(U/L) | ALB(g/L) | TBIL(μmol/L) |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
观察组 | 31 | 64.73±9.36 | 38.46±7.46 | 108.44±12.07 | 36.17±8.33 | 32.03±4.25 | 40.95±5.83 | 106.48±21.47 | 66.25±11.04 | |||
对照组 | 31 | 65.23±10.15 | 39.37±6.58 | 106.73±11.85 | 36.92±9.05 | 32.84±4.06 | 42.01±5.49 | 104.86±20.86 | 64.34±10.72 | |||
t值 | 0.20 | 0.50 | 0.56 | 0.34 | 0.77 | 0.74 | 0.30 | 0.69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 |
两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前hs-CRP、TNF-α及IL-10的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后hs-CRP、TNF-α及IL-10的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相关手术措施实施后hs-CRP、TNF-α及IL-10的值分别与本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组别 | 例数 | hs-CRP(mg/L) | TNF-α(ng/L) | IL-10(n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治疗前 | 治疗后a | ||||
观察组 | 31 | 3.63±0.97 | 2.01±0.34 | 129.03±20.34 | 83.66±16.73 | 16.24±4.72 | 35.74±7.03 | ||
对照组 | 31 | 3.75±1.03 | 2.74±0.45 | 128.16±20.57 | 83.66±14.49 | 16.03±4.23 | 28.16±6.48 | ||
t值 | 0.47 | 7.21 | 0.16 | 7.45 | 0.18 | 4.41 | |||
P值 | >0.05 | <0.01 | >0.05 | <0.01 | >0.05 | <0.01 |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 |
观察组插管成功率、黄疸减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组别 | 例数 | 黄疸减轻时间 | 腹痛缓解时间 |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 术后住院时间 |
观察组 | 31 | 3.12±1.41 | 5.64±0.91 | 6.08±0.94 | 22.89±2.78 |
对照组 | 31 | 3.05±0.88 | 5.92±1.54 | 6.24±1.26 | 23.16±2.98 |
P值 | 0.8154 | 0.3869 | 0.5730 | 0.7135 |
两组患者穿孔、术后胰腺炎、死亡、临床治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组别 | 例数 | 出血 | 穿孔 | 胰腺炎 | 死亡 | 临床治愈 |
观察组 | 31 | 5(16.13) | 0(0) | 4(12.90) | 2(6.45) | 25(80.64) |
对照组 | 31 | 3(9.68) | 0(0) | 3(9.68) | 0(0) | 29(93.55) |
χ2值 | 4.026 | 0.161 | 2.067 | 2.296 | ||
P值 | 0.0448 | >0.05 | 0.6882 | 0.1506 | 0.2557 |
肝功能C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患者(P<0.05);2例死亡患者均为肝功能C级,分别死于DIC及肝昏迷,见表 5。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 例数 | 出血 | 穿孔 | 胰腺炎 | 并发症率(%) | 病死率(%) |
A级 | 10 | 0 | 0 | 1 | 10.0(1/10) | 0.0(0/10) |
B级 | 8 | 1 | 0 | 1 | 25.0(2/8) | 0.0(0/8) |
C级 | 13 | 4 | 0 | 3 | 53.84(7/13) | 15.38(2/13) |
AOSC是临床胆道系统中较多发生的一种急危重疾病,其是因为胆管发生急性梗阻并存在细菌感染,使得胆管内压骤然增高,胆血屏障受到损害,导致大量的毒素和细菌经受损屏障进入到机体血液循环,并导致化脓性炎症[7]。引起AOSC发病的因素诸多,其中临床较为多见的是胆道结石[8]。肝硬化患者患胆石症的几率高于非肝硬化人群3倍多[9],所以临床上有许多AOSC患者合并肝硬化。AOSC在临床主要出现腹痛、高热、寒战、黄疸、休克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同时可出现严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伴有多器官损害[10]。该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且进展快,发病后亟需进行临床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则会严重威胁病患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ERCP以其在AOSC中治疗的优势而逐渐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11]。相关研究显示,ERCP治疗在降低病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上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大优势[12]。但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往往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外科手术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大出血等并发症,风险极大;受此影响,既往也将肝硬化患者列入ERCP的相对禁忌证中;目前关于急诊ERCP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研究不多,周益峰等[13]报道,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ERCP诊疗过程中的耐受程度良好。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黄疸减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诊ERCP术对合并肝硬化的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效果也较好。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穿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出血主要发生在Child-Pugh C级患者中,肝功能C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患者(P<0.05),提示在合并肝硬化的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急诊ERCP术治疗中,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观察组5例出血,4例为十二指肠乳头切缘出血,1例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在内镜下止血成功;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直接相关,参考Child-Pugh分级,可判断预后及预测风险。
[1] | 范震, 张啸, 张筱凤, 等. 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8例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 27(7): 368-370. DOI: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0.07.014 |
[2] | 程三放, 万晓龙, 王立明, 等. 急诊内镜治疗在老年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6): 638-64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6.021 |
[3] | Xu Q, Gu L, Wu ZY. Oper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 and liver cirrhosis[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er, 2007, 6(5): 479-82. |
[4] | 龙昊, 杨秀江, 王洪林, 等. 10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 41(5): 451-452.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2.05.013 |
[5] | 曹路宁, 孙握镰, 毕丛英, 等.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断标准和命名的评价[J]. 白求恩医科大学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5: 519-520. |
[6] | Conte D, Barisani D, Mandelli C, et al. Cholelithiasis in cirrhosis: analysis of 500 cases[J]. Am J Gastroenterol, 1991, 86(11): 1629-1632. |
[7] | 顾彬, 臧金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细菌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12): 1371-137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12.018 |
[8] | 李斌. 老年胆道结石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中外医疗, 2012, 31(19): 38-40. 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2.19.030 |
[9] | Zhang Y, Li uD, Ma Q,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evalence of gallstones in liver cirrhosi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21(9): 1455-1458. DOI:10.1111/j.1440-1746.2006.04465.x |
[10] | 张尊祺, 章福彬. 微创化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7例临床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 2015, 23(2): 109-111. |
[11] | Zhu HM, Guo SQ, Liao XM, et al. Embryonic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omplicated by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 2015, 6(1):23-28.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5.01.004. |
[12] | 苑彩云, 刘加宁, 朱美玲, 等. ERCP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0): 114-11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70 |
[13] | 周益峰, 张啸, 张筱凤, 等. 156例合并肝硬化的胆胰疾患内镜临床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5(9): 647-650. DOI:10.3760/cma.j.issn.1007-8118.2009.09.003 |
[14] | Zhang J, Ye L, Zhang J, et al. MELD scores and Child-Pugh classifications predict the outcomes of ERCP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Medicine, 2015, 94(3): e433. DOI:10.1097/MD.0000000000000433 |
[15] | 马茂源, 蒋国斌, 王翔, 等.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行ERCP的临床价值[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33): 3736-3741. DOI:10.11569/wcjd.v21.i33.3736 |
[16] | 令狐恩强, 杨云生, 李志群, 等. 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伴胰胆疾病内镜下治疗的研究[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04(5): 31-33. DOI: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1.0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