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12): 1471-1472
822例海蜇蛰伤临床分析
霍书花 , 刘纪强, 杨洪超, 田英平, 黄素贞, 刘慧娟, 徐曙光    
050000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霍书花、田英平),徐曙光(研究生)];
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重症医学科(刘纪强),急诊科(杨洪超),内科(黄素贞);
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保健局 (刘慧娟)

海蜇( 通常指包括海蜇属种类在内的大型水母)是海洋软体动物,我国东南沿海多有分布,每年6~10月海蜇成群浮游至水面交配产卵,而此时正是游泳的旺季,易被海蜇蛰伤。河北省秦皇岛市滨临渤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中外游客避暑休闲旅游胜地,但近几年北戴河海域海蜇蛰伤患者明显增多,2014年7月至 2014 年8月北戴河医院收治了822例海蜇蛰伤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海蜇蛰伤患者822例,其中,男472例,女350例,年龄14~78岁 ,(32.30±0.45)岁。

1.2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具有明确的海蜇接触史,有红斑、丘疹或典型海蜇蛰伤鞭痕样皮肤损害,无其他海洋生物接触史。无并发溺水,无近期其他物质接触并发过敏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损及呼吸系统、血液、肾脏等并发症。据患者病情可为三型[1]:①轻型: 患者仅有局部皮肤反应,可出现刺痒 、灼痛感。②中型: 除局部皮肤反应外,伴有全身过敏样反应,但不具备重度病例的症状特征; 或虽属轻型病例,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过敏体质者 、年龄大于 65 岁 、 有心脑血管病史者,按中型病例处理 。此型患者中蛰伤面积较大者可发展至重型病例 。③重型: 除皮肤局部反应外,患者出现呼吸 、循环 、 神经 、肾脏与凝血系统任一功能损害者即可诊断为重型海蜇蜇伤 。本组患者中轻型蛰伤患者816例(占99.2%),1~2 h后皮损开始恢复,中型蛰伤患者4例(占0.48%),除局部皮肤反应外,伴胸闷、头晕、发热等全身表现。其中3例蛰伤面积较大,蛰伤部位包括四肢和躯干。重型蛰伤患者2例(占0.24%),除皮肤局部反应外有典型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提示肺水肿,血气分析氧分压分别为54.8 mmHg、57.4 mmHg。心电图符合急性肺心病改变。1例蛰伤面积较大,蛰伤部位近于躯干,另1例患者蛰伤面积虽不大,但为过敏体质。

2 结果

全部患者给予局部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湿敷,后激素软膏外涂 2次/d,必要时给予局部微波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肺部情况。轻型患者除皮肤局部处理外,应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 20 mg 肌肉注射。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留急诊科观察4~8 h。经治疗皮炎症状减轻,无胸闷、气短等全身症状出现,所有轻型患者均离院,皮疹3~5 d消退。中型患者除局部治疗外,4例患者均住院治疗,立即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5~10 mg,予抗过敏药苯海拉明等,剧痛者给予吗啡、对乙酰氨基酚,发热者给解热剂,中性粒细胞比率高者应用抗生素。吸氧,准备好抢救设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型患者均好转出院。重型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监护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均立即给予大剂量激素及苯海拉明,2例患者于蜇伤后 30~60 min出现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末梢血氧饱合度下降至 64%~70%,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胸片提示肺水肿,当时神志清楚,及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联合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肺水肿,起始剂量氢溴酸东莨菪碱0.3~0.6 mg静脉滴注,根据病情10~30 min后重复应用,据肺部查体情况调整剂量。给予异丙嗪、小剂量丙泊酚镇静镇痛,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等相应治疗。2例重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分别住院7 d,10 d。无死亡病例。中重度患者绝大多数局部皮肤7~14 d后痊愈,1例患者1年后局部皮肤仍有间断红肿。

3 讨论

海蜇蛰伤集中在每年7至8月,就诊患者绝大多数为外地游客,均缺乏海蜇蛰伤预防及现场处理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对每位就诊患者进行有关海蜇蛰伤知识的科普宣传,尤其强调尽量避免接触沙海蜇并掌握海蜇蛰伤的现场处置方法。并在北戴河医院的门诊大厅、急诊科、内科、儿科等多地点设置有关海蜇蛰伤知识的宣传栏,让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可学习相关知识。笔者承担的课题组还印制有关海蜇蛰伤预防和现场自救等知识的科普宣传材料,向保健对象、居民和游客散发,保健对象人手一份,起到良好效果,保健对象中无海蜇蛰伤发生。课题组协助建议有关部门在海滨浴场或游客聚集区做宣传栏,设警示牌,对定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海蜇蛰伤救治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浴场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科普知识培训。有关部门在浴场周围布放防鲨防蛰网,选派专门人员在浴场及周围海域捕捞海蜇,在海边公共浴场设立医疗救护站,配备救护车,并在救护站内备足局部紧急处理药物和相关用品,如明矾溶液、毛巾等。

海蜇蛰伤病情轻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蛰伤的面积和部位:蜇伤的面积愈大,愈近于躯干,病情愈重。②个人体质:过敏体质的患者容易发展为重度病例。本组患者轻度蛰伤占绝大多数,蛰伤部位以四肢多见,蛰伤面积不大,仅表现为海蜇皮炎,而4例中型患者中的3例患者和1例重型患者蛰伤面积较大,且部位包括四肢和躯干,受损面积近于躯干患者,易发生较重症状,与既往报道一致[2, 3]。多数患者不是过敏体质,1例重症患者蛰伤面积虽不大,但其为过敏体质,发展为重型病例,出现肺水肿。1例中型患者皮疹反复出现考虑为迟发过敏反应,蜂蛰伤也有类似报道[4],生物毒素引起迟发过敏反应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海蜇蛰伤的预后与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局部处理和抗过敏治疗等因素有关。本组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蛰伤后即用海水冲洗蜇伤处,并在浴场进行明矾溶液冲洗,所有患者就诊后局部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湿敷,以破坏海蜇毒素,病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多数患者皮疹14 d内痊愈,尽管患者的地域与海蜇种类不同,皮疹痊愈时间与邵月竹[5]等报道一致。海蜇蛰伤主要机理与蜂蛰伤相似,海蜇毒素和蜂毒均含酶类、多肽类、组胺等,引起过敏反应和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均尽早给予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抗过敏治疗[6],本组患者进行了及时的抗过敏治疗,同时给予局部涂擦激素类软膏,明显改善了患者症状和皮疹,阻止了病情进展。

海蜇蛰伤应以预防为主,有效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减少海蜇蛰伤发病率,应加强科普宣传,对进入浴场的游客发放科普宣传材料还是进行集中培训,其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一旦发生海蜇蛰伤应立即进行现场处置,然后到医院诊治,以防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重阳,孟庆义,邱泽武.2014 年中国海蜇蛰伤救治专家共识[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1-5.
[2] 王兵,徐建生,姜志高.海蜇蜇伤108例[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12):1457-1458.
[3] 徐瑛,李海慧,李宗质.530例海蜇皮炎临床分析和治疗体会[J].临床皮肤病杂志, 2007, 36(5):294.
[4] Shankha SN, Ghosh N, Arvind KS,et al.Piyali Mitra.Nephritic syndrome following multiple bee stings:alat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J].Paediatrics and International Child Health, 2015, 35(2):157-159.
[5] 邵月竹,进荣,高淑香,等.急性海月水母蛰伤对心脏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3):194-195.
[6] 周平,朱旭光.蜂蛰伤死亡原因分析及救治体会[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 (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