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医疗急救是指对发生在医院外的、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意外事故、创伤、中毒、灾难等造成的患者及时进行现场抢救,使之迅速脱离险境,维持其基础生命,安全护送至医院的过程[1]。院前急救水平也是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2]。它处于整个急救链的前端、上游,它有责任和义务为其下游的急救链部分提供一切可能的先决条件[3]。本文在湖南省卫生厅医政处的领导下对全省各市州县院前急救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旨在了解湖南省各地区开展院前急救的具体情况,为卫生厅以后对全省急救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对湖南省县级及以上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含紧急救援中心)的基本情况、通信调度、服务运行、法规建设、业务学习和培训、急救车辆等进行调查,调查时段为2013年。
2 结果 2.1 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覆盖了全省14个地州市,各地区院前急救机构数量分布见表 1。
指标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岳阳 | 衡阳 | 益阳 | 常德 | 邵阳 | 娄底 | 郴州 | 永州 | 怀化 | 张家界 | 湘西州 |
紧急救援中心 | 1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县市区院前急救机构 | 10 | 0 | 0 | 25 | 15 | 4 | 0 | 0 | 12 | 25 | 0 | 21 | 7 | 8 |
合计 | 11 | 1 | 1 | 26 | 16 | 4 | 1 | 1 | 13 | 26 | 1 | 22 | 8 | 9 |
本次调查中急救电话总覆盖率为98.57%,急救中心覆盖的网络医院共有248家,以长沙地区分布较多。湖南省院前急救机构一般情况见表 2。
指标 | 例(%) |
开展急救服务 | 112(84.8) |
设置有救援中心 | 97(74.6) |
开通120急救电话 | 131(93.6) |
开通其他急救电话 | 88(62.9) |
急救模式 | |
独立型 | 13(14.4) |
指挥型 | 31(34.4) |
依托型 | 25(27.8) |
其他 | 21(23.4) |
湖南省院前急救机构主要采取集中受理、直接调度的一级调度模式,同时兼顾集中受理转急救站调度的二级调度模式进行工作。院前急救机构中拥有调度系统情况、调度中心坐席人数、急救服务受理方式及调度中心通信设备情况见表 3。
项目 | 例(%) |
是否拥有调度系统(n=140) | |
是 | 98(70.0) |
否 | 32(30.0) |
调度中心坐席(n=98) | |
少于3个 | 41(41.8) |
3个及以上 | 57(58.2) |
受理方式(n=87) | |
一级调度 | 65(74.7) |
二级调度 | 22(25.3) |
调度中心通信设备(n=140) | |
有线电话 | 140(100.0) |
手机 | 94(67.1) |
其他通信设备 | 16(11.4) |
调查显示院前急救机构全年科研、专著无,发表文章共215篇;全年3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平均不到12次,大于3个月的培训不足2次,学术活动和应急演练次数较少,公众培训开展较乐观,达400多次。业务学习和培训情况见表 4。
项目 | n | 总数 | 均数 |
外出学习人次 | |||
3个月以内 | 111 | 1261 | 11.36 |
不少于3个月 | 85 | 168 | 1.98 |
学术活动开展次数 | 104 | 1 159 | 11.14 |
应激演练开展次数 | 111 | 499 | 4.50 |
公众培训开展次数 | 82 | 39 826 | 485.68 |
在法规建设方面:有地方法规和地方规定文件的机构不到80%,在救护车辆是否缴纳车辆使用税和是否缴纳通行费方面,仍然有50%以上的机构填写了缴纳。见表 5。
项 目 | n | 单位数量及占所调查单位的比例(n,%) |
地方法规 | 110 | 79(71.8) |
地方规定文件 | 93 | 73(78.5) |
缴纳车辆使用税 | 113 | 78(69.0) |
缴纳通行费 | 113 | 59(52.1) |
有效呼叫率仅为45%左右,120急救无效出车率高。2012年湖南省院前急救机构服务运行情况,见表 6。
项目 | 次数 |
急救出诊 | 327 281 |
转运 | 35 192 |
院前保障 | 14 853 |
长途 | 27 984 |
日均接收呼叫次数 | 13 185 |
有效呼叫次数 | 5 894 |
目前运行中的急救中心投入使用的急救车辆使用年限5年以内的数量为196量,约占50%;运行5~10年的救护车167台,占41.45%;10年以上的使用车辆还有30台,占统计数据中的8.55%。同时监护型急救车、指挥车、通讯车、物资供应车等极少或缺乏。
3 湖南省院前急救机构存在的问题在急救电话设置方面,我省还不统一。除120外,还有62.2%的机构开通了其他急救电话。部分医院推出自己的急救号码,自发地承担院前急救业务以争取病源,不利于整体调度,不能有效地达到急救目的。急救通讯指挥调度系统是日常院前急救的反应中枢,担负着急救 信息的接受、存储、传递和整理的任务,是急救中心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4]。然而,在通讯调度方面:仍有30%的急救机构没有调度系统,由于缺乏一个专设的组织管理机构,部分参与院前急救的医院或急救站“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尚未能形成急救网络[5]。这可能造成一个患者同时拨打几家医院、数辆救护车奔向同一个目标的情况,不仅浪费院前急救资源,更影响到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6]。因此,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是院前急救的关键[7]。在学科建设方面:我省院前急救学科建设滞后,科研专著缺乏,业务学习及培训较少。因此,应重视院前医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是未来急救体系建设蓬勃发展的战略问题[8]。院前急救护理保健也是中国最薄弱的环节[9],据报道,模拟现场急救培训,在提高医疗急救专业人员临床知识和病情评估有着重要作用[10]。在法规建设方面,较多地区没有相应的地方法规和地方规定文件,救护车辆缴纳车辆使用税和通行费情况也不统一,且急救车辆老化严重,同时监护型急救车、指挥车、通讯车、物资供应车等极少或缺乏,影响大型应急事件的紧急救援。加强院前急救车及物品的管理可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有利于保证患者院前及时有效的救治[11],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急救设备。在运行方面,急救车辆无效出车率高达55%,说明公众对120急救、呼救常识尚有待提高,同时也提示急救车覆盖半径过大。
院前急救涉及管理、通信、运输、医疗等众多交叉行业,但终极目标仍是以能够给患者提供优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为中心[12]。基于本次调查结果,对我省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1) 广泛征求行业内人员意见,建立全省的统一规范,为急救人员提供执业指南;(2)建议完善的急救网络体系,以卫生厅紧急救援中心信息管理平台为中心覆盖各地州市,各地州市救援中心为分中心向辖区内区县及网络医院辐射;(3)依据全省急救现状调查,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适当投入部分资金到网络医院,增加优质医院加入到网络医院,缓解院前急救资源缺乏的现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投入经费,鼓励、奖励各急救中心、站、网络医院对民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4)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免除急救车辆的通行费与车船使用税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违章处罚,倡导为生命让行的良好氛围。
[1] | 张海涛.院前急救流程预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 |
[2] | 肖力屏.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现状初探[J]. 管理观察, 2010, (13): 231-232. |
[3] | 郭荣峰. 院前急救医学发展与要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9): 957-959页. |
[4] | 徐芳. 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城市院前急救功能[J]. 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10): 695-696. |
[5] | 郭星君, 滕倩倩, 张燕萍. 急救网络及其在急诊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4, 24(1): 51. |
[6] | 谢晓红. 常德市农村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外医疗, 2010, 29(17): 143. |
[7] | 于海玲, 关金保, 赵永春, 等. 我国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原则的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6(11): 1227-1228. |
[8] | 赵永春. 关于院前急救队伍继续教育的思考[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7): 677. |
[9] | Kou K, Hou XY, Sun JD, et al.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J]. WorldJEmerg Med, 2014, 5(4): 245-254. |
[10] | Chan CH. Evaluation ofasimulation-based workshop on clinical performance for emergency physicians and nurses [J]. WorldJEmerg Med, 2015, 6(1): 16-22. |
[11] | 易艳.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J]. 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2011, 26(1): 19-20. |
[12] | 张海涛, 吕传柱. 2013年院前急救医学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9): 959-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