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10): 1096-1098
菲律宾风灾我国与他国应急医疗队的对比分析
蔡文伟, 石爱丽, 罗丽英, 闫广照    
310014 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 探讨菲律宾台风灾难救援中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与多国救援队的差异。 方法 收集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及他国救援队人数、专业构成,到达及撤离时间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由50人组成,医疗与非医疗比为3.55∶ 1;医生与护士比为1.43∶ 1,灾后16 d到达灾区,停留10 d后撤离。共有90支各国救援队参与救援工作,每队平均26.51人。医疗与非医疗比为为2.12∶ 1,医生与护理比为1.27∶ 1。最早于灾后第2天到达,最迟是灾后17 d。最早撤离时间是抵达灾区后第2天,最迟撤离是到达后第150天,中位停留时间13 d。 结论 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人员偏多,医务人员比例偏高,后勤保障人员不足,今后应加强后勤保障人员配置。
关键词台风     灾难     救援     救援队     人员构成     后勤保障     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China government emergency team with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in Philippines typhoon disaster
Cai Wenwei,Shi Aili,Luo Liy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mergency Team (CGET) and the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in Philippines typhoon disaster. Methods The relevant data of CGE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in respect of the personnel composition, the arrival time and the stayed time. Results There were 50 members in CGET. The ratio betwee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personnel was 3.55:1, the ratio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was 1.43:1. CGET arrived in the disaster area 16 days after the disaster and stayed there for 10 days. There were 90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arrived in Philippines after the typhoon disaster. There were 26.51 members on the average in each one. The ratio betwee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staff was 2.12:1. The ratio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was 1.27:1. The first team arrived 2 days later. The last team arrived 17 days later. The shortest stay time and the longest stay time were 2 and 150 days,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stay time was 13 days. Conclusions The CGET has more medical personnel and less logistics personnel compared with other teams. Logistical suppor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rescue work.
Key words: Typhoon     Disaster     Rescue     Rescue team     Personnel composition     Logistics support     Comparison    

近三年来,我国已经陆续组建了37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救援理念、人员结构、后勤保障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医学救援的通用理念和流程,使我国应急医疗队伍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2013年菲律宾“海燕”台风灾难中,国际社会共派出90支应急医疗队参与救援。我国派出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与其他国家救援队并肩工作。本文对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与他国救援队做一对比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台风灾难基本情况

2013年11月8日,第30号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中部地区,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西北太平洋上登陆的最强台风。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2013年12月3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本次风灾遇难人数6 088人,失踪1 779人,受伤28 981人。菲律宾44个省份累计1 600多万人受灾,114万栋房屋受损,其中55万栋房屋完全被毁,约393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已达355亿比索(约合8亿美元)[1]

1.2 救援行动经过

灾情发生后,按照我国政府的要求,在外交部统一部署下,国家卫计委紧急着手组建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11月14日由浙江省在区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基础上组建应急医疗队。11月21日19时,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一行50人携带10吨医疗和后勤保障物资自杭州启程,飞赴菲律宾灾区。21日23时,医疗队到达菲律宾宿务市。23日19时医疗队经过海上船渡和汽车转运,顺利抵达重灾区阿布约镇(Abuyog)。24日8:00,医疗队在营地外展开露天现场医疗点,为灾民提供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和皮肤科等专科的诊疗服务。26日医疗队全面接管阿布约社区医院,有序开展门急诊、常规检验、超声检查等较全面的医疗服务。12月4日医疗队结束全部诊疗活动,于12月6日安全撤回国内。

1.3 他国救援队资料收集

检索菲律宾卫生部网站,对他国救援队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记录救援队人数、专业构成、到达及撤离时间等数据。

2 结果 2.1 医学救援基本情况:

11月24日至12月4日,医疗队共开诊10 d,接诊患者1 831人,门急诊共2 144人次。完成血、尿化验 224人次,超声检查 270人次,ECG检查 121人次,完成清创和择期手术26例,发放各类药品共计人民币20万元。

2.2 我国救援队人员构成

我国救援队由50人组成,其中男性 36名,女性 14名。年龄最小24岁,最大56岁,平均 38.87岁,中位年龄 38岁。20~29岁 3人,30~39岁 22人,40~49岁 19人,50~59岁 2人。45岁以下 43人,占 86%。人员构成中,医疗39名,非医疗11名,医疗与非医疗比为3.55:1;医生与护士比为1.43:1。见表 1。医生队伍中普外科有3名,骨科、呼吸、皮肤、感染、儿科各2名,消化、妇产、心内、超声、麻醉、反射、检验各1名。护理队伍中手术室有3名,ICU和急诊各2名,骨科、泌尿、普外各1名。

表 1 各国救援队专业构成分布(例,%)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n,%)
专业他国救援队 中国救援队
医生191(21.85)20(40)
护士150(17.16)14(28)
后勤72(8.24)
行政管理57(6.52)5(10)
院前急救39(4.46)
工程师29(3.32)1(2)
领队25(2.86)2(4)
媒体10(1.14)3(6)
心理师9(1.03)
麻醉师8(0.92)1(2)
检验师1(2)
药剂师7(0.80)
公共卫生7(0.80)2(4)
放射科2(0.23)1(2)
搜救助理1(0.11)
搜救教员1(0.11)
其他266(30.43)
2.3 他国救援队行动过程

根据菲律宾卫生部统计[2],共有来自5大洲24个国家的90支救援队参与台风灾难的救援工作(表 2)。最早到达时间是灾后第2天,有2支队伍;最迟到达时间是灾后17 d。最早撤离时间是抵达灾区后第2天,最迟撤离时间是到达灾区后第150天,(32.65±39.48)d,中位停留时间13 d,54.5%的救援队于抵达灾区后14 d内撤离,69.7%的救援队于抵达灾区后30 d内撤离(表 3)。

表 2 国际救援队来源地区分析 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地区国家数救援队数
欧洲1339
亚洲723
北美218
澳洲12
非洲11
不详7
表 3 各国救援队到达菲律宾灾区时间分析 Table 3 The arrival time of the multinational rescue teams
到达时间(d)救援队数量(支)构成比(%)
100.00
222.22
313.33
458.89
5413.33
6518.89
7928.89
8534.44
9236.67
10845.56
11348.89
12857.78
13158.89
14261.11
15566.67
16268.89
17271.11
不详26100.00
2.4 他国救援队人员构成

90支救援队中资料较全面的有72支,其中每队人数最少2人,最多154人,每队平均26.51人,中位数 22人。医疗与非医疗比为为2.12∶ 1,医生与护理比为1.27∶ 1(表 1)。

3 讨论

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组建了37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初步形成一套布局合理、反应迅速、平战结合、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紧急医学救援机制[3]。但总体而言,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救援队建设的主要思路是针对国内灾难救援的需要。因此,我国救援队在救援理念、人员结构、后勤保障、远程投送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医学救援任务[4]。2013年11月8日,第30号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中部地区,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台风灾难的灾后救援中,国际社会共派出了90支应急医疗队,我国派出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与其他国家救援队并肩工作。这次救援行动为我国研究国际灾难救援,学习和借鉴国际医学救援的通用理念和先进经验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3.1 救援队队员和专业构成

本次救援行动中,中国政府应急救援队由50名队员组成,医疗人员39名,非医疗人员11名,医疗与非医疗比例为3.55∶ 1;医护比例为1.43∶ 1。在72支国际救援队中,每队平均26.51人,中位数22人。医疗与非医疗比例为2.12∶ 1,医护比例为1.27∶ 1。由此可见,我国救援队总体人数偏多,是72支国际救援队平均数的2倍。医疗人员偏多,达到3.55∶ 1,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的2.12∶ 1,接近于其他国家救援队的两倍。我国救援队医生:护士为1.43∶ 1,也高于其他国家的1.27∶ 1。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1)我国参与国际救援的经验不足,对于人员需要主要来自主观判断,缺乏实战经验;(2)观念上强调救死扶伤精神,重视医疗和护理工作,而普遍忽视后勤辅助人员的作用和队伍自身保障工作;(3)我国医生和护士使用成本相对较低。高比例医疗人员组成的救援队在医疗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10 d的医疗活动中,共接诊伤病员2 144名,平均每天超过200人次。但是,医疗后勤辅助人员不足,造成了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不得不由医疗人员充当炊事、环境清洁、电器维修等工作。不仅导致后勤保障质量不高,而且明显增加了救援队员的工作强度。

我国救援队主要由医生、护士、行政、公共卫生、媒体、外交和设备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构成。其他国家救援队前10种专业分别是医生、护士、后勤、行政管理、院前急救、工程师、领队、媒体、心理师和麻醉师等。就专业构成而言,我国救援队与其他国际救援队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在数量上有所差别。我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对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越来越重视,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也在历次灾难救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菲律宾台风救援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首次跨出国门,承担国际救援任务。虽然准备时间不足,跨国救援经验缺乏,但是救援队充分借鉴国内救援经验,根据受灾国的灾难性质、卫生资源缺失和当地行政后勤保障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人员抽组方案。救援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应急医疗队圆满完成了高强度的医疗诊治工作[5,6,7]

3.2 救援队到达与撤离时间

72支国际救援队中,2支救援队于灾后第2天抵达灾区,成为最早一批到达灾区的救援队;救援队最迟到达时间是灾后17 d。28.89%的救援队于灾后7 d内抵达灾区,61.11%于灾后14 d内抵达。最早撤离时间是抵达灾区后第2天,计划最迟撤离时间是灾后第150天,(32.65±39.48)d,中位时间13 d,54.5%的救援队于抵达灾区后14 d内撤离,69.7%的救援队于抵达灾区后30 d内撤离。我国救援队于灾后15 d抵达灾区,灾后16 d正式开展医疗服务,成为最迟达到灾区的国际救援队之一。医疗服务共持续10 d,也低于平均水平13 d。造成上述延迟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因素决定的,与救援队本身的动员和集结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由于到达灾区延迟,使后续的救援工作时间相对缩短。借鉴其他国家救援队的行动经验[8],今后我国救援队应充分做好灾前物资储备、设备维护保养、以及人员培训演练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做到12 h内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动员与集结,争取24 h运达受灾地区,48 h内展开移动医院。

总之,菲律宾台风灾难救援行动中,中国政府应急救援队发挥了积极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充分肯定。但是,救援行动也暴露出我国救援队医务人员比例明显偏高,后勤保障人员严重不足。今后,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与交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际医学救援的通用理念和先进经验,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工作,使我国救援队伍能够在良好后勤保障条件下体面地进行救援。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of Health. HEARS PLUS REPORT[R]. http://typhoonyolanda.doh.gov.ph/images/HEARS%20PLUS%2012-31-2013%208AM.pdf,2013.
[2] Report of Foreign Medical Teams by the Philippine Health Cluster[R]. Http://www.doh.gov.ph.2013.
[3] 郑静晨. 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与要求[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9):901-903.
[4] 曹力,彭碧波,王藩,等.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中的医学救援[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43-1145.
[5] Iserson KV. Tackl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humanitarian catastrophes[J]. WestJEmerg Med, 2014,15(2): 231-240.
[6] 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 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历次国外救援实战谈国际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7):656-658.
[7] 江全胜,孙芳,向江. 境外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0):1070-1072.
[8] 彭碧波.东日本大地震多国救援队医疗行动分析[J]. 中国应急救援,2011,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