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9): 960-961
“11·22”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存活伤员伤情特点分析
周进科 , 丁宁, 刘翠萍, 靳凤彬, 王晓妹, 曹本格    
266500 山东省青岛,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管道储运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219人死伤,其中62例死亡、136例受伤住院,另有21例轻伤后期确认为事故直接受伤。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作为最前线医院参加了本次爆炸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现将事故直接受伤的157例伤员病情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2”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以下简称爆炸事故)造成该区秦皇岛路桥涵以北至入海口、以南沿斋堂岛街至刘公岛路排水暗渠的预制混凝土盖板大部分被炸开,与刘公岛路排水暗渠西南端相连接的长兴岛街、唐岛路、舟山岛街排水暗渠的现浇混凝土盖板拱起、开裂和局部炸开,全长波及5 000余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及飞溅物造成现场抢修人员、过往行人、周边单位和社区人员,以及某化工厂区内排水暗渠上方临时工棚及附近作业人员共219例死伤,其中死亡62例、受伤住院伤员136例、后期确认伤员27例。爆炸事故发生后,该区的三家二级以上医院承担了院前急救和伤员住院救治;开发区急救指挥中心承担了院前急救、转运、转院的调度指挥任务。其中本院距离爆炸事故现场最近距离约800 m,作为应急救援最前线医院,在事故造成医院突然停电、停水的情况下对其中105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初步救治,并承担了55例患者的住院救治。

1.2 临床资料收集

事故发生后收治伤员的医院立即填写“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表”统计死伤伤员的情况,并填写《突发事件住院伤员情况统计表》对来自三家医院的157例住院伤员详细情况进行统计,统计项目信息包括: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所在医院、详细诊断、入院时间、病情程度、转院/出院情况等,并随着时间推移对伤员的伤情信息变化通过日报告进行完善、补充。

1.3 病情程度界定

病情程度分类标准:死亡指无生命体征或经心肺复苏术后仍无生命体征者;极危重伤员指呼吸、心搏、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重症伤员指生命体征稳定,但随时有病情加重者;轻伤员指无生命危险和器官功能受损的外伤。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项目信息录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用发生频次、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状况

爆炸事故死伤伤员219例,其中死亡62例(病死率为28.31%),极危重伤员10例(5%),重症伤员42例(19%),轻症伤员105例(48%)。在存活住院的157例伤员中,年龄为(42.6±15.8)岁,最大年龄94岁,最小年龄19岁。其中男111例,女46例,男女受伤人员年龄分布差异明显,无18岁以下的青少年。见表 1

表 1 男女受伤人员年龄分布特征(例)
年龄分段(岁)性别合计
<200 1 1
20~2936 4 40
30~3926 10 36
40~4924 13 37
50~5912 6 18
60~699 6 15
70~796 3 9
80~890 2 2
>901 0 1
总计111 46 157
2.2 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 2.2.1 骨折情况

在住院伤员中,64例发生骨折,共发生121处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以下肢和头部骨折发生最多,分别是34处和22处。其他部位依次是:胸部诸骨16处、上肢骨15处、腰椎15处、盆骨8处、胸椎6处、颈椎5处。

2.2.2 头面部外伤情况

在57例头面部外伤的患者中,单纯头皮外伤患者比例最多,达38例。发生脑疝的患者1例,在治疗的第22天死亡。颅内出血20例,其中包括硬膜下血肿6例、脑组织挫裂伤出血6例、硬膜外血肿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头面部骨折包括颅骨骨折11例、颅底骨折8例、面部骨折3例。另外有面部和五官外伤15例。

2.2.3 胸部外伤情况

发生胸部外伤29例,其中肋骨骨折12例,包括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和4例单发性肋骨骨折。其次是胸部软组织伤11例。再次是气胸和血气胸共8例。发生肺爆震伤7例,是爆炸性外伤的特征性伤害。

2.2.4 腹部外伤情况

脏器破裂是爆炸伤常见的外伤,本次爆炸事故中肝、脾、肾等实质脏器挫伤破裂10例,其中复合实质脏器破裂 3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破裂各1例。腹腔积血4例,腹膜后出血1例,腹部和腰部软组织伤也是常见外伤,占19例。

2.2.5 上肢外伤情况

发生上肢外伤18例,前三位的分别是手部骨折7例、上肢开放伤6例和上肢软组织挫伤5例。上肢长骨骨折6例,其中尺桡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另有肩部诸骨骨折2例、肌腱断裂1例。未发生上肢的大血管出血和肌筋膜鞘综合征。

2.2.6 下肢外伤情况

发生下肢外伤32例,其中发生频次前三位的分别是足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4例)、下肢开放伤(12例)。下肢长骨骨折19例,包括胫腓骨骨折14例和股骨骨折5例。骨盆骨折8例。下肢肌腱断裂8例,肌筋膜鞘综合征2例,下肢大血管破裂出血1例。

2.2.7 其他情况

发生多发软组织伤39例,爆震性耳聋3例,不同程度的烧烫伤3例。

3 讨论

本次爆炸事故发生在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26,是学生和幼儿园上学和上课的时间。在爆炸的街道上有一所中学,爆炸发生前9:40至10:00是课间操时间,所有学生均聚集在操场上。在爆炸发生时,学生正在上课。尽管学校大门和操场炸得面目全非,但幸运的是没有学生受伤,在人员年龄分布上没有18岁以下的学生和儿童。年龄分布主要在20~60岁之间,与某电器公司54例年轻工人受伤有关。

本次爆炸区域广泛,不同街道路段、不同地面特征、不同暗渠覆盖物和爆炸点上的不同停放物体,使爆炸产生的碎片大小分类特征有明显区别和多样化。

约50 cm以上巨大碎片有暗道水泥盖板、水泥或柏油路面、汽车等,携能巨大,但飞行距离较短,对爆炸点上方和近距离人员造成覆盖、压砸、挤压、掩埋等严重伤害,导致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挫裂伤、窒息等,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直径在20~50 cm的较大碎片有砖混建筑块、水泥块、柏油路面、水泥地砖、下水道井盖等,携能大且飞行较远,对爆炸点近距离的人员造成压砸、破击,导致严重骨折、严重颅脑损伤、严重胸腹部损伤,也是导致人体致命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直径约5~20 cm的中等大小的碎片飞行速度快、幅度高、距离远,造成颅脑损伤、颈肩损伤、单发性骨折等伤情,由于其数量密集,是导致大量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直径1~5 cm的碎片飞行距离较远,但携能较少,是造成远距离人员受伤的原因,导致皮肤挫裂伤、软组织伤等,近距离的小碎片由于速度大,容易造成人体穿通伤;小于1 cm的微小碎片携能较少,在爆炸点近距离人员造成眼部等暴露部位的穿通伤和皮肤破裂损伤,对远距离人员的致伤伤情较轻。

根据爆炸伤受伤机制不同,通常把爆炸伤分为4类[1]。(1)初始爆炸伤:高位(high order)爆炸产生的超高(over-pressurization)压力波作用于人体界面,造成含气器官(如肺、肠道、中耳)的损害[2, 3]。本次爆炸事故中包括肺爆震伤2例、肠道破裂出血2例、爆震性耳聋3例等均为此类爆炸伤。有研究表明,初始爆炸冲击波也可对大脑造成严重损伤[4]。(2)次级爆炸伤:高速飞行的爆炸物本身的碎片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任何部位造成伤害,常见损伤有多发性外伤、眼部爆炸外伤等[5]。(3)三级爆炸伤:由于高压冲击波推动的高速飞行的抛射物或造成建筑物坍塌,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任何部位造成伤害,常见损伤有骨折、挫裂伤、开放性或闭合性颅脑外伤等[6]。(4)四级爆炸伤:包括除上述三类爆炸伤意外的所有爆炸相关性外伤、疾病和不适,也包括加速伤和减速伤。所有身体部位都有可能受损。常见的有:烧伤,车内加速伤和减速伤,粉尘、烟雾或毒气吸入导致的哮喘、窒息、中毒等,高血压或心脏病发作,精神刺激导致的精神性疾病或心理障碍。

由于爆炸事件的发生,导致救援人员的疲劳致病、救援中伤病、心理危急和死伤人员家属的精神刺激、疲劳等导致的躯体和精神疾病也应包含在爆炸事故相关疾病中,笔者建议作为第五级爆炸相关伤病,并纳入爆炸创伤的分类中。

总之,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的爆炸致伤范围广泛、受伤机制复杂、造成死伤人数众多、年龄分布特殊和病死率高是基本伤情特征。

参考文献
[1] Shuker ST. Maxillofacial air-containing cavities, blast implosion injuries, and management[J].JOral Maxillofac Surg,2010,68(1):93-100.
[2] Kocsis JD, Tessler A. Pathology of blast-related brain injury[J].JRehabil Res Dev,2009, 46(6): 667-672.
[3] Knudsen SK, Øen EO. Blast-induced neurotrauma in whales[J]. Neurosci Res,2003,46(3):377-386.
[4] Nakagawa A, Manley GT, Gean AD,et al. Mechanisms of primary blast-induc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sights from shock-wave research[J].J Neurotrauma,2011,28(6):1101-1119.
[5] Cernak I, Cernak L, Haeusslein J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 overview of pathobiology with emphasis on military populations[J].J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0,30(2):255-266.
[6] Arnold JL, Halperin P, Tsai MC, et al. Mass casualty terrorist bombings:acomparison of outcomes by bombing type[J]. Ann Emerg Med,2004,43(2):26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