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6): 681-683
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识别院前心脏骤停事件分析
付卫林, 张军根 , 徐娅萍, 叶圣贤 姚黎英 钱里娜 王建岗     
310021 杭州,浙江省杭州市急救中心

第一时间识别心脏骤停,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基础[1]。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DPS)可以通过报警人的来电评估病情,识别出心脏骤停的患者,并通过电话指导报警人实施早期的心肺复苏。本文通过测定调度员利用MPDS系统识别心脏骤停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心脏骤停的患者。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接处警资料

杭州市急救中心2013年4至8月,共接警派车36 302次,其中使用MDPS系统接警急救任务29 544次,25 253次正常完成,4 291次途中异常结束。

1.2 调度员资料

MPDS接警的调度员均获得了国际资质认证证书。共23名,其中男性9名,女性14名。从事调度工作年限1年以下的7名,1~2年的6名,2~3年的4名,3年以上的6名。有医学知识的10名,无医学知识的13名。

1.3 MPDS认定心脏骤停标准

用标准化的呼救电话受理询问流程以及呼救人对应回答来判断,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无效呼吸,即被怀疑为心脏骤停。

1.4 临床认定

心脏骤停标准 通过医生到现场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提供心电图确诊依据。

1.5 研究方法

调取2013年4至8月期间所有MPDS接处警事件,将调度员使用MPDS接警时判断为心脏骤停事件的派车单和医生到达后确认为心脏骤停的心电图依据,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PDS识别心脏骤停患者情况

2013年4至8月运用MPDS接警急救人数为25 253人,使用心电图诊断为金标准,确诊心脏骤停患者510例,其中被MPDS识别103例,敏感度为20.2%。经心电图检查非心脏骤停患者有24 743例,其中30例被MPDS误判为心脏骤停,特异度为99.9%,见表 1

表 1 MPDS识别心脏骤停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组别死亡未死亡合计
MD+10330133
MD-4072471325120
合计5102474325253
注:MD+为MPDS识别心脏骤停阳性组;MD-为MPDS识别心脏骤停阴性组;敏感度20.2%,特异度99.9%
2.2 调度员通过MPDS识别心脏骤停患者情况 2.2.1 调度工作年限和识别敏感度关系

工作年限1年以下的识别敏感度为15.3%,1~2年的为19.2%,2~3年的为25.3%,3年以上的为28.0%,随着从事调度工作时间的增加,识别的敏感度会增加,但是增加不明显。工作年限对心脏骤停识别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调度员工作年限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识别情况
工作年限阳性(例,%)阴性(例,%)合计
<1年29(15.3)161190
1~2年 28(19.2)118146
2~3年25(25.3)7499
>3年21(28.0)5475
合计103407510
注:χ2=7.37,P=0.06
2.2.2 调度员医学知识和识别敏感度关系

有医学知识的调度员接警心脏骤停患者198例,使用MPDS识别49例,敏感度为24.7%,无医学知识的调度员接警的心脏骤停患者有312例,使用MPDS识别54例,敏感度为17.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有无医学知识的调度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识别情况
医学知识阳性(例,%)阴性(例,%)合计
49(24.7)149198
54(17.3)258312
合计103407510
注:χ2=4.16,P=0.04
2.3 环境因素对心脏骤停患者识别的影响

总共51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室内317例,MPDS识别75例,敏感度为23.7%。室外193例,MPDS识别28例,敏感度为1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 4 环境因素对心脏骤停患者识别情况
环境阳性(例,%)阴性(例,%)合计
室内75(23.7)242317
室外28(14.5)165193
合计 103407510
注:χ2=6.23 P=0.01
3 讨论

本次调查共入组25 253例患者,参照心电图诊断为标准,测定本中心MPDS识别心脏骤停病例敏感度为20.2%,特异度为99.9%。进一步分析认为:⑴随着调度员工作年限的增加,识别敏感度逐渐上升,但是目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⑵有医学知识背景能明显提高识别敏感度;⑶MPDS对室内心脏骤停患者识别敏感度明显高于室外患者。

本中心使用MPDS以来,对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识别敏感度仅为20.2%,仍有大部分未被识别,对比有些国家识别敏感度76.7%[2],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外研究表明如果调度员按照MPDS流程对话,发现心脏骤停的概率要比没有使用MPDS高出约200%[3],而且MPDS可以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术[4],因为调度员可以第一时间通过MPDS对目击者进行简单的、易操作的指导,使第一目击者尽早地进行心肺复苏[5]。尽早识别,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是患者存活的关键,笔者希望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来提高MPDS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识别率。

MPDS的引入,调度员只需经过MPDS培训,取得紧急医疗调度受理员(EMD)资格,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就可以上岗,这对充实调度员的队伍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本调查表明有医学专业知识的调度员的敏感度仍要高于其他调度人员,这可能与有医学知识的调度员对于呼救者的主诉可以更好的概括,能够更快速准确地选择相应的预案和反应级别有一定关系。所以一方面在对调度员招聘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有医学知识的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紧急医疗调度预案和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呼救者主诉的概括能力,定期组织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交流。此外可以考虑将高年资的医生引入调度岗位,一方面可以解决一线高年资医生退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有医学专业知识调度员人数。另外传统的调度经验对MPDS识别心脏骤停有一定作用,从事调度工作2年以上,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工作1年以下的调度员识别敏感度最低,这可能与有经验的调度对于患者主诉的概况和进入预案的准确性要比年轻的调度员要好,在识别敏感度方面相对要高一些,但是MPDS有标准化的问题和流程,所以调度年限的优势并不明显,差别不是很大。

我国市民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6],同时对于MPDS指导,大众的熟知度不够,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会影响MPDS的推广和使用。故一方面要加强市民对于急救技能学习,美国心脏协会相关培训课程引入国内已有6年,这极大地改变了国内心肺复苏的培训理念、模式和效果[7],本中心已是该课程培训基地之一,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媒体宣传与市民互动的方式加强MPDS的宣传,让市民对于MPDS指导更加配合。

事件发生的场所也会影响MPDS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识别,室外环境相对于室内更加的复杂,在客观上会影响判断,同时在室外路人报警的可能性大,由于我国还没有类似国外“好心人法”的相关法律,而路人有纠纷方面的担忧,所以会降低对于MPDS指导依从性,也导致室外识别率要低于室内。目前杭州通过地方立法来避免已接受过急救技能培训的人员在急救时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市民对于MPDS的依从性,希望能在全国得到实施。

综上所述,调度员对院前心脏骤停的现场心肺复苏起到积极作用[8],但目前MPDS对于心脏骤停的识别率仍不高,和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仍需要不断的改进。MPDS包含“持续质量管理”软件,系统会自动记录调度员每一次操作,每一次对话等,并把这些数据分类存储,然后分析,自动找出调度员的“优缺点”,帮助调度员进行持续性工作质量的改进,MPDS调度质量的改进能通过紧急调度质量管理员及时对调度员接警事件进行监测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使MPDS更好地为呼救者服务[9, 10]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 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13(3):153-154.
[2] Flynn J, Archer F, Morgans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in detecting cardiac arrest emergency calls in Melbourne[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06,21(2):72-76.
[3] Heward A, Damiani M, Hartley-Sharpe C. Does the use of the Advanced 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affect cardiac arrest detection?[J]. Emerg Med J, 2004,21(1):115-118.
[4] 张晓凡, 林长春, 杜贵进. 对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17(5):555-558.
[5] Clawson J, Olola C, Heward A, et al. Ability of the medical priority dispatch system protocol to predict the acuity of "unknown problem" dispatch response levels[J]. Prehosp Emerg Care, 2008,12(3):290-296.
[6] 涂建锋, 蔡文伟, 杨悦, 等. 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现状与需求[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6):673-676.
[7] 余涛.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实施——从指南到实践[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1):17-21.
[8] Castren M, Bohm K, Kvam AM, et al. Reporting of data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has to involve emergency medical dispatching--tak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n reporting OHCA the Utstein style a step further[J]. Resuscitation, 2011,82(12):1496-1500.
[9] 武秀昆. 从等待救援(护)到参与救援(护)——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1,31(3):13-14.
[10] 罗双萍. 浅谈医疗优先调度系统在院外急救调度指挥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06(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