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性传染病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1]。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疫苗接种的普及、疫情监控体系的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突发急性传染病依旧是人类健康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为此,本文从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情况、流行趋势、儿科急救医疗体系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现状、建立和完善急救医疗应对机制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1 传统流行性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与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的严峻形势
2015年1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东城区某大厦暴发麻疹疫情,引起社会关注[2]。2015年1月22日,美国加州同样爆发麻疹疫情,其中42人被证实直接在迪斯尼乐园感染。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数据显示,2014年冬季流感以一星期计的死亡人数创5年来的最高[3]。2014年《新英格兰传染病观察》推出的十大新闻之首为: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世纪的哭泣;《新英格兰医学》并推出系列专题文章,给予高度关注[4]。世界卫生组织也于2014年8月8日将此次疫情正式列为国际间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而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2014年10月18日至26日,沙特阿拉伯卫生部门向WHO通报新增12例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包括5例死亡病例。近年来重要的突发急性传染病见表 1。由此可见,我们面临传统流行性传染病威胁持续存在与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的严峻形势。
影响突发急性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众多,包括人口流动、交通方式、环境条件、气候变迁、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等。例如,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疟疾、登革热以及霍乱传播增加。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和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废气、废水、废渣、放射性物质的不当排放,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会引发生物变异,产生新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2015年3月《新英格兰医学》发文探讨潜在的生物恐怖危机的临床管理,包括炭疽、天花、鼠疫、肉毒杆菌和土拉菌病,强调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和临床医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6]。影响突发急性传染病流行的因素见表 2。
全球化影响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交通工具现代化,致使国家之间和地域之间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更加广泛,增加了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的危险。2014年全球航空旅客33亿人,2014年仅中国航空运送国际旅客就已突破3 000万人[7]。不难想象,一旦某地出现疫情,几小时后即可能对其他地方构成威胁。
医疗保健机构成为监测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哨点,抗击疫情的前线,也是传播场所之一。2015年2月《新英格兰医学》发文讨论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爆发与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关系[8] 。在2014年,MERS冠状病毒感染在沙特阿拉伯大幅增加,增加了对MERS冠状病毒感染进一步蔓延的担忧。研究者评估MERS冠状病毒感染爆发的原因。255例实验室确诊的MERS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93例死亡(病死率36.5%);64例患者(25.1%)无症状;在191例有症状的患者中,40例(20.9%)是医务人员;151例有症状且不是医务人员的患者中,112例(74.2%)有临床数据,给予评估,其中109例(97.3%)患者的感染与医疗机构有联系(与确认MERS冠状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接触)。仅3例患者(2.7%)报告没有接触确认MERS冠状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该研究结果强调:医疗机构感染是2014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爆发重要的传播途径。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疫情预测已成为趋势。利用互联网用户的搜索数据,并结合人口流动、环境指数、气温变化等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实时预测流行病的发病指数。一项2014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研究发现,通过谷歌搜索、Facebook、Twitter、药物销售监测网络等社交网络对流感等流行性疾病进行的监测,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官方机构发布信息的有益补充,甚至还具有先于官方机构发布预测数据的优势,有利于及早防范突发急性传染病[9]。
3 急救医疗体系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现状
就笔者从事的儿科急救专业而言,儿科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感、麻疹等,急诊应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儿科急诊就诊患者以发热性疾病居多,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患儿混在一起在急诊就诊,医院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场所之一;(2)即便急诊有隔离室,当遇到多病种传染病需要同时隔离留观时常常不能满足需要,隔离困难;(3)传染病流行季节就诊量大,给门急诊造成很大压力,尤其是大夜急诊值班医护人员相对较少,许多医院分诊体系尚不完善,使一些重症患儿不能及时救治,特别是手足口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候诊时病情加重容易出现医疗纠纷;(4)目前不少儿童医院取消了传染科和传染病病房,传染病患者住院困难,需要转诊至传染病医院,常因等待会诊或院际间转诊造成重症患者在急诊滞留,加大急诊的压力;(5)尽管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医治手段,但对许多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认知程度仍非常有限,年轻医生更是如此。
急救医疗体系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国内的情况调查资料尚缺乏,但国外的情况却有报道。面对埃博拉恐慌,目击者讲述了在美国应对埃博拉疫情最前沿的医院(达拉斯医院)所遭遇的混乱场面[10]。疑似患者(目击者)出现后,几名护士争论到底对患者怎样检查,该穿几层防护服,以及怎样才能规范地穿上防护服。其中一名护士问“先穿上靴子,再戴上手套,还是应该先消毒”。在检查结果还未确定时,有一位接诊护士居然在疑似患者面前脱掉防护服。由此可见,应对准备是不充分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应该给予重视。
4 完善儿科急救医疗体系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展望
防控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树立全球观念,建立惟一地球,惟一世界,惟一健康(one earth,one world,one health)的理念。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体60%来源于动物,这类疾病被称为人兽共患病。惟一健康(one health)战略是指针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卫生保健的各个方面的一个跨学科协作和交流的全球拓展战略[11]。 “惟一健康”要求医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兽医之间要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
医疗机构方面,要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反应小组,学习了解国外经验,同时做好应对输入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技术力量储备。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最为热门的话题就是应急准备(preparedness)。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培训基地,根据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需要,开展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医院也应参照2009年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完善急诊空间合理布局及人员配置。
急诊医务人员也应做好准备。(1)急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早期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突发急性传染病及其相关因素,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应制订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筛选、报告、转诊、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制度和流程,加强落实防控措施。(2)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人员培训,制定相关培训规划。可适当借鉴国外的培训模式,例如,针对埃博拉感染肆虐,美国卫生机构发布更严格的医护作业规范,针对医护受训与防护配备穿戴公布更新规定。根据美国CDC的新守则,医疗工作人员救治埃博拉病患前,必须反复接受特训,直到能适应穿戴防护设备为止。医护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时,须有监督人员在旁,确定穿戴者遵循规范程序,要点是皮肤完全不能外露,且防护设备必须包括全身防护衣和单次使用的可弃式头套、手套、口罩与面罩等。(3)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卫生保健机构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传播至关重要。应当针对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预防控制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并定期更新知识。应注意标准预防,包括强调手卫生,应该注意包括听诊器在内的医疗设备的清洁卫生。(4)合理的疫苗接种也很必要。2015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某大厦暴发麻疹疫情后,笔者所在医院发现麻疹病例的科室动员50岁以下的医生护士注射疫苗,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对医疗信息公开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信息发布行为的规范带来挑战。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应对过程中,对于医务人员可能发布的“错误”医疗信息或不实信息也应该注意防范。由于阶段性数据的完整性和证据质量的不确定性,突发急性传染病爆发的预测(如病死率、病原体毒力、疾病持续时间)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西非埃博拉疫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病原体才被确定。然而,此次已经是埃博拉病毒的第25次爆发流行[11]。因此,在未有确凿证据,未经权威机构发布,医务人员个人散布相关信息是有社会风险的。虽然现在还未闻由医务人员因为不当发布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而引发公众恐慌,但是不难推想,若无统一认识,一旦发生,其社会负面效应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应该注重信息时代下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的伦理学探讨。
[1]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的通知[N/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7-10-10[2015-03-11]. http://www.moh.gov.cn/mohbgt/pw10710/200804/19051.shtml. |
[2] | 袁馨晨.北京出现麻疹疫情,提醒加强防护[N/OL].新华网, 2015-01-28[2015-03-11].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5-01/28/c_127431073.htm. |
[3] | 陈璟春.香港爆发近五年最严重流感 老幼两个群体感染最多[N/OL].新华网[2015-03-11]. 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5-01/29/c_127437633.htm. |
[4]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Ebola Outbreak[J/OL].NEJM, [2015-03-11]. http://www.nejm.org/page/ebola-outbreak. |
[5] | van Doorn HR.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Medicine, 2014 ,42(1):60-63. |
[6] | Adalja AA, Toner E, Inglesby TV.Clinical management of potential bioterrorism-related conditions[J].N Engl J Med, 2015,372(10):954-962. |
[7] | 张薇. 2014年全球航空旅客33亿人 创历史新高[N/OL]. 中国民航网[2015-03-11], http://www.caacnews.com.cn/newsshow.aspx idnews=264268. |
[8] | Oboho IK, Tomczyk SM, Al-Asmari AM, et al. 2014 MERS-CoV outbreak in Jeddah--a link to health care facilities[J].N Engl J Med,2015,372(9):846-854. |
[9] | Milinovich GJ, Williams GM, Clements AC, et al. Internet-based surveillance systems for monitor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Lancet Infect Dis, 2014,14(2):160-168. |
[10] | 刘一.抗击埃博拉 目击者讲述达拉斯医院混乱场面.[N/OL]. 央视网[2015-03-11].http://news.cntv.cn/2014/10/18/VIDE1413624056688185.shtm |
[11] | Xiao Zheng,陆家海, White SK,等.应用 “One Health”策略解决复杂健康问题[J].中华预防杂志, 2014,48(12):1025-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