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3): 328-329
氢氟酸烧伤患者检测尿氟的临床意义
张建芬,王新刚,张元海 ,叶春江,刘利平,蒋瑞明,韩春茂,倪良方    
324004 衢州,浙江衢化医院烧伤科(张建芬、张元海、叶春江、刘利平、蒋瑞明、倪良方);
324004 衢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王新刚、韩春茂)

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烧伤是常见的化学烧伤,小面积烧伤即可因氟中毒死亡[1, 2],伤后及时对氟中毒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提高氢氟酸烧伤的救治成功率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检测分析氢氟酸烧伤患者的尿氟浓度,探讨尿氟与氟中毒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006年1月至2013年8月,浙江衢化医院烧伤科共收治氢氟酸烧伤患者189例,选择其中137例检测了尿氟的患者列入本研究。137例患者中,男性129例,女性8例,年龄16~69岁,平均39.84岁。(2)有明确的氢氟酸接触病史,受伤原因均为工作中意外事故且防护不当,致伤的HF浓度:≤10% 15例,11~20% 7例,21~30% 5例,31~40% 19例,41~50% 14例,51~70% 18例,≥70% 15例,浓度不详44例,其中12例为与硫酸或硝酸等的混合酸烧伤。(3)未检测尿氟者和原有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列入本研究。 137例患者共有烧伤部位163例次,其中面颈胸48例次(29.5%),躯干5例次(3.0%),臂部20例次(12.2%),腿部27例次(16.6%),臀部1例次(0.5%),手部50例次(30.8%),足部12例次(7.4%);合并吸入性损伤5例,其中轻度3例,中重度各1例;10例伴有眼烧伤。

1.2 氟中毒严重程度评估

参照文献[3]对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分级,结合HF烧伤的特点,在患者入院时按以下评分标准进行中毒严重程度(Poisoning severity scoring,PSS)评分(面积计算时包含Ⅰ度):(1)无中毒(0分):烧伤面积≤1%TBSA,伤后72h以后入院;(2)轻度中毒(1分):烧伤面积≤1%TBSA,伤后72h 内入院;(3)中度中毒(2分):烧伤面积1~5%TBSA,III度面积<1%TBSA;(4)重度中毒(3分):烧伤面积>5%TBSA,或三度面积≥1%TBSA,或伴有吸入性损伤;(5)致命性中毒(4分):患者死亡。

本组病例按以上PSS评分标准评分结果:0分11例(8.1%),1分58例(42.7%),2分50例(36.0%),3分18例(13.2%),4分0例。

1.3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方法

对入选患者采集急诊尿样一份作为初始值,随后按时间顺序采集尿样,具体为伤后24h内每4h一次,24h以后每天早晨一次,每次收集尿量15ml,直至患者出院,或者至少持续至伤后7d,且连续3d尿氟值在正常范围。另取氟化工企业年龄、性别与烧伤组无显著区别且体检健康工人25人的晨尿作为对照组。氟离子的浓度测定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数值均以表示,非正态数值以四分位数表示。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7例患者入院时急诊尿氟值为0.48~97.3mg/L(正常值为0~1.7mg/L),104例高于正常值1.7mg/L,随着PSS评分的增加尿氟值明显增高(见表 1)。29例在伤后4h内入院,且住院时间超过7d的患者,其中PSS评分2分13例,3分16例,其伤后尿氟随时间变化情况见表 2

表 1 不同PSS评分患者入院时的急诊尿氟值[M, (P25, P75)]
PSS评分 对照组 0分 1分 2分 3分
例数 25 11 58 50 18
尿氟值(mg/L) 0.82(0.68; 0.86) 1.15(0.80; 1.30) b 2.09(0.98; 2.58) b 5.06(1.29; 8.60) ab 27.45(13.20; 30.00) ab
注:PSS评分各组与对照组比较,aP<0.05;PSS评分 0,1,2分组与3分组比较,bP<0.05。
表 2 29例患者氢氟酸烧伤后尿氟的变化及比较[M, (P25, P75)]
分组 例数 氢氟酸烧伤后时间
4 h 12 h 24 h 48 h 3 d 4 d 5 d 6 d 7 d
2分 13 8.21(4.30,11.60) 5.05(2.36,7.70) 3.01(2.15,3.87) 2.31(1.13,2.15) 1.54(0.93,1.82) 1.44(0.88,1.73) 1.03(0.79,1.28) 0.90(0.60,1.05) 0.82(0.56,0.96)
3分 16 29.53(14.15,34.50) 14.87(7.62,18.55) 11.28(5.55,16.90) 6.34(2.28,10.21) 3.32(1.72,5.00) 2.41(1.08,3.12) 1.47(0.96,1.94) 1.18(0.92,1.60) 0.95(0.71,1.24)
P 0.000 0.001 0.000 0.000 0.07 0.075 0.035 0.082 0.267
3 讨论

氢氟酸接触皮肤后,具有极强的组织穿透特性,容易透过皮肤和脂质屏障进入皮下深部组织。文献报道氟离子在伤后5min即穿透皮肤全层,并进入到深部组织[5],进入到体内的氟离子不但可以与组织内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还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一步结合钙、镁离子,导致低钙、低镁血症[6]。临床上通常把血清钙、镁离子浓度和心电图改变作为氢氟酸烧伤后氟中毒的重要依据[7],却很少提及尿氟检测的临床意义。本组病例显示伤后尿氟急剧升高,在伤后4h内即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伤后5天左右回到正常值范围内[8]。相比于血氟检测,尿氟检测具有取样无创简便,且氟离子经过肾脏浓缩后,检测更为灵敏的优点。

氢氟酸烧伤具极高的潜在危险性,小面积烧伤若处理不慎或延误诊治即可导致死亡[9]。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伤后对氟中毒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判是必要的。目前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分级多采用欧洲中毒中心与临床毒理学家协会(EAPCCT)制定的量化标准[3],但该量化标准针对氢氟酸烧伤却具有局限性,如按该标准对氢氟酸烧伤进行PSS评分,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病情。我们参照EAPCCT的分级方法,结合氢氟酸烧伤的特点,在患者入院时对氟中毒严重程度进行PSS评分,结果显示PSS分值越高,尿氟值也有不同程度增高。因此,在氢氟酸烧伤后早期急性氟中毒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动态监测血钙、镁等电解质,检测尿氟对判定氟中毒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床上遇到致伤化学物质性质不明,或怀疑致伤化学液中含有氢氟酸时,检测尿氟对指导诊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有1例患者入院时主诉是大面积硫酸烧伤,早期治疗时未引起重视,伤后4h出现严重的低钙、低镁血症,怀疑致伤化学物可能含有氢氟酸成分,随即检测尿氟高达39.8mg/L,立即给予钙、镁制剂治疗,并急诊行创面削痂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后经厂方证实致伤的硫酸中含4%质量分数的氢氟酸。

氟离子吸收进入机体后,除了少量沉积在骨骼和牙齿等组织中,主要通过通过尿液、粪便、汗液等途径排出[10],肾脏是氟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由尿液排出的氟占机体总排氟量的85%以上[11]。在急性氟中毒救治时,采用钙、镁等阳离子制剂治疗的同时,应增加输液量,促使氟离子经尿液排出体外,维生素C、E可促进氟离子经尿液排泄,并通过拮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组织器官[10, 12],可作为急性氟中毒的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Hatzifotis M, Williams A, Muller M, et al. Hydrofluoric acid burns [J]. Burns, 2004, 30(2):156-159.
[2] 王新刚,张元海,韩春茂. 氢氟酸烧伤的致伤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 23(11): 1294-1297.
[3] Persson HE, Sjoberg GK, Haines JA, et al. Poisoning severity score. Grading of acute poisoning [J]. J. Toxicol Clin Toxicol. 1998,36(3): 205-213.
[4] 柳月珍,陈寿权,李章平.急性有机氟吸入中毒患者血尿氟浓度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0(9):1078-1081.
[5] Burgher F, Mathieu L, Lati E, et al. Experimental 70% hydrofluoric acid burns: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an established human skin explants ex vivo model [J]. Cutan Ocul Toxicol, 2011,30(2): 100-107.
[6] Wu ML, Deng JF, Fan JS. Survival after hypocalcemia, hypomagnesemia, hypokalemia and cardiac arrest following mild hydrofluoric acid burn [J]. Clin Toxicol (Phila), 2010,48(9): 953-955.
[7] Ozcan M, Allahbeickaraghi A, Dundar M. Possible hazardous effects of hydrofluoric aci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approach: a review [J]. Clin Oral Investig, 2012,16(1): 15-23.
[8] 杨顺江,张元海,刘利平,等.家兔氢氟酸烧伤后早期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1):40-42.
[9] 卓丹,章祥洲,张松,等.15%TBSA氢氟酸烧伤一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6):447.
[10]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刘开泰,连军,等.维生素C、E对氟中毒大鼠尿氟排泄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4):352-357.
[11] 薛诚,陈学敏,杨克敌.硒、锌对氟在大鼠体内吸收、排泄、蓄积过程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2,19( 3) : 170-172.
[12] 阿斯木古丽·克力木,刘开泰,海米提·阿不都力木,等.维生素C、E 对氟中毒大鼠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8,23(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