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 Vol. 34 Issue (8): 1126-1128   DOI: 10.3760/cma.j.cn114656-20241227-00910
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眼镜蛇咬伤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苏祖雄 , 毛坡 , 李江平 , 李炳文 , 张少波 , 黄国亮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急诊中心,安溪 362400

眼镜蛇咬伤是临床常见急症,其毒液以细胞毒性为主,含卵磷脂酶及水解蛋白酶,可导致组织溶解、局部缺血缺氧,易继发感染形成难治性溃疡,增加截肢风险[1-2]。除全身治疗(抗蛇毒血清、抗感染等)外,局部处理(清创、VSD)对控制坏死至关重要[3],但对促进深层组织修复作用有限[4]。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生长因子,被证实可促进慢性创面修复[5]。本研究旨在探讨VSD联合PRP凝胶治疗眼镜蛇咬伤溃疡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68例眼镜蛇咬伤致皮肤溃疡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眼镜蛇咬伤诊断标准[6];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②其他蛇类咬伤;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资料不全。两组性别、年龄、咬伤时间、溃疡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表 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01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 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n(%)]
指标 实验组(n=34) 对照组(n=34) t/χ2 P
性别(男/女) 20/14 19/15 χ2=0.182 0.669
年龄 39.4±9.4 40.8±9.2 t=1.075 0.284
咬伤时间(min) 61.14±31.48 63.72±32.21 t=-0.578 0.564
溃疡部位(上肢/下肢/其他) 20/10/4 19/10/5 χ2=1.227 0.541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两组相同)

开放静脉通道、抗感染(根据培养/经验)、对症支持(止痛、退热、液体复苏等)、尽早应用抗眼镜蛇毒血清。

对照组:彻底清创,生理盐水、苯扎氯铵溶液冲洗。根据创面选择合适VSD装置(vacuum sealing, Draina VSD),紧密覆盖创面连接中心负压(-125~-375 mmHg)。治疗7天后拆除VSD,改为常规换药直至愈合。

试验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VSD拆除后(第10天)应用PRP凝胶。采集患者静脉血20~40 mL,二次离心法制备PRP,加入激活剂(凝血酶)形成凝胶。均匀覆盖创面,外覆超薄敷料(如美皮康)。每5~7 d换药一次,观察创面及凝胶吸收情况,必要时重新敷用PRP凝胶,直至愈合。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1.3.1 炎症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10 d检测;巨噬细胞计数:溃疡组织切片(2 mm×2 mm),显微镜(600×)计数5个视野均值;IL-6:ELISA法检测(试剂盒:上海碧云天,PI330);CRP: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盒:上海碧云天,PC190)。

1.3.2 创面溃疡面积

治疗前、治疗后10 d测量记录。

1.3.3 临床疗效(治疗后10 d评估)[7]

治愈:红肿热痛及渗出消失,创面愈合,无并发症;显效:肿痛明显缓解,创面基本愈合,功能稍受限;有效:症状减轻,功能受限。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创面未愈、截肢或死亡。总显效率(%)= (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巨噬细胞数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巨噬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巨噬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01),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巨噬细胞数量比较(cells/mm2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t值(组内) P
对照组(n=34) 1.83±0.42 2.68±0.51a 21.741 < 0.001
实验组(n=34) 1.79±0.35 3.72±0.43ab 46.320 < 0.001
t值(组间) 0.748 -16.436    
P值(组间) 0.455 < 0.001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 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 < 0.001
2.2 IL-6及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01),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两组CRP均较治疗前升高(P < 0.001),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01)。见表 3, 表 4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IL-6水平比较(pg/mL,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t P
对照组(n=34) 54.68±4.78 11.22±1.83b 96.452 < 0.001
实验组(n=34) 55.15±4.42 6.31±0.64ab 116.831 < 0.001
t值(组间) -0.773 8.719    
P值(组间) 0.440 < 0.001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 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 < 0.001

表 4 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mg/L,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t P
对照组(n=34) 16.72±1.52 34.77±5.78b -35.612 < 0.001
实验组(n=34) 16.45±1.29 22.67±4.58ab -14.273 < 0.001
t值(组间) 1.447 17.762    
P值(组间) 0.150 < 0.001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 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 < 0.001
2.3 创面溃疡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溃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溃疡面积均显著缩小(P < 0.001),且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01)。见表 5

表 5 两组治疗前后创面溃疡面积比较(cm2x±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0 d t P
对照组(n=34) 7.53±1.64 2.35±0.71b 34.841 < 0.001
实验组(n=34) 7.42±2.03 1.25±0.37ba 40.672 < 0.001
t值(组间) 0.316 14.876    
P值(组间) 0.221 < 0.001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 < 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 < 0.001
2.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10 d,试验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 6

表 6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显效率
对照组(n=34) 42 32 21 7 72.55
实验组(n=34) 54 39 9 0 91.18a
χ2         11.689
P         <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 0.001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了VSD联合PRP凝胶与单纯VSD治疗眼镜蛇咬伤溃疡的效果。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促进巨噬细胞趋化[试验组(3.72±0.43) cells/mm2 vs. 对照组(2.68±0.51) cells/mm2]、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试验组IL-6 (6.31±0.64)pg/mL vs. 对照组(11.22±1.83) pg/mL];[试验组CRP (22.67±4.58) mg/L vs. 对照组(34.77±5.78) mg/L]、加速创面缩小[试验组(1.25±0.37)cm2 vs. 对照组(2.35±0.71) cm2]以及提高临床总显效率(91.18% vs. 72.55%)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VSD组。

VSD技术通过负压引流有效清除渗出液和坏死组织,减轻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感染风险[8-9]。本研究对照组结果证实了其有效性。然而,单纯VSD对促进深层组织再生修复作用有限[4]。PRP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如PDGF, TGF-β, VEGF, IGF-1等)和纤维蛋白基质[10]。这些因子在激活后释放,可刺激血管新生、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上皮化,并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1-12]。本研究中试验组在VSD有效清创引流的基础上,于创面床准备相对充分的阶段(拆除VSD后)应用PRP凝胶,为其生长因子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环境。

巨噬细胞在伤口愈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促炎M1型向促修复M2型极化是愈合的关键步骤[13]。本研究观察到联合治疗组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PRP可能通过趋化巨噬细胞并促进其向M2型极化,从而更有效地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重塑。同时,显著降低的IL-6和CRP水平表明联合治疗更有效地控制了过度的炎症反应,创造了更有利于修复的微环境[14-15]。这些生物学效应最终转化为更快的创面缩小速度和更高的临床有效率。

本研究的优势在于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局限性包括样本量相对较小、随访时间集中于短期疗效(10 d),缺乏长期愈合质量和功能恢复评估。未来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期,并进一步探讨PRP作用的具体机制。

总之,VSD联合PRP凝胶治疗眼镜蛇咬伤溃疡创面,能更有效地促进巨噬细胞趋化、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创面缩小,显著提高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VSD治疗。该联合方案为临床治疗此类难愈性创面提供了新的有效选择。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苏祖雄、毛坡:实验操作、论文撰写;李江平、李炳文、张少波:数据收集及整理、统计学分析;黄国亮:研究设计、论文修改

参考文献
[1] 霍华锋, 曾昭, 罗欣健. 眼镜蛇咬伤溃疡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因子表达的研究[J]. 蛇志, 2023, 35(2): 11-23.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23.02.001
[2] 李建军, 张华, 王敏. 眼镜蛇咬伤早期救治中抗蛇毒血清应用时机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5): 623-62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5.009
[3] 王伟, 孙磊, 周洋.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诊创伤感染创面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7): 985-99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7.017
[4] Adhikari R, Suriyagoda L, Premarathna 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bra (naja naja) bite envenoming in dogs[J]. Toxins (Basel), 2020, 12(11): 682. DOI:10.3390/toxins12110682
[5] 闫月玲, 李国智, 刘珩, 等. 封闭负压引流术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 2024, 46(01): 69-72. DOI:10.13621/j.1001-5949.2024.01.0069
[6] Chen L, Wang F, Zhang Y. Optimizing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emergency settings: a focus on dressing changes and complications[J]. World J Emerg Med, 2023, 14(4): 241-247.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23.072
[7] 林正奎, 罗毅, 黄瀛, 等. 中华眼镜蛇咬伤致CK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J]. 蛇志, 2018, 30(2): 185-187. DOI:10.3969/j.issn.1001-5639.2018.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