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期刊中心
关键字:
期刊中心
2009年 第18卷 第7期
发布时间:2009-07-10
主题:灾害医学与院前急救


述评
院前急救和灾害医学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反思与建议
吕传柱
2009, 18(7): 677-679
大力推进我国灾害医学的发展
王一镗
2009, 18(7): 680-681
灾害医学
汶川地震后中小学生急性应激障碍及其症状发生情况
曹日芳,汪永光,赵国秋,何晓燕,王义强,傅素芬
2009, 18(7): 682-684
我国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流行病学的分析
张涛,王明晓,张斌
2009, 18(7): 685-686
34例化学气体爆炸伤患者的院前与院内急救分析
邹圣强,孙炳伟,赵伟,江启珍,周峰,周宏图
2009, 18(7): 687-688
重庆市主城区120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彭重力
2009, 18(7): 689-691
基础研究
缺血后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刘克玄,李云胜,李偲,李毅,廖东江,黄文起
2009, 18(7): 692-696
心肺复苏大鼠海马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表达的变化及APP17肽的影响
王晶,路毅,赵妍,秦俭,王蓉,赵志炜
2009, 18(7): 697-701
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许会彬,黄灵芝,郑伟,李晓峰,王字玲,周虹
2009, 18(7): 702-706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回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
周莉莉,常瑞明,蒋龙元,黄子通
2009, 18(7): 707-710
抵抗素样分子α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
张红明,李晓燕,何作云,谈红,刘科卫,黄志刚
2009, 18(7): 711-714
大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水通道蛋白1基因表达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张艳芬,张亚男,金英玉,辛晓敏,彭鹏
2009, 18(7): 715-718
临床研究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王迎洪,马依彤,付真彦,杨毅宁,谢翔,刘芬,陈邦党
2009, 18(7): 719-722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15例临床分析
王玉光,陈志海,张璐,卢联合,冯亮,王凌航,徐艳利,任娜,庞琳,李兴旺
2009, 18(7): 723-727
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翟琼香,梁惠慈,丁健,张宇昕,郝英
2009, 18(7): 728-731
34例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
卢中秋,卢才教,洪广亮,程俊彦,邱俏檬,梁欢,吴斌,李景荣
2009, 18(7): 732-736
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李百强,孙海晨,聂时南,邵旦兵,刘红梅,钱晓明
2009, 18(7): 737-743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的应用
王晓安,王亚军,李非,方育,李昂,刘东斌,孙家邦
2009, 18(7): 744-746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周巍,陈尉华,张星宇,陈怡,陈杰,朱长清
2009, 18(7): 747-750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孙裕平,王文棣,徐迎军,袁静,王金菊,王丽燕
2009, 18(7): 751-753
急性三氧化二砷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蒋文中,严琼,蓝芬,左斌,朱常青,刘薇薇
2009, 18(7): 754-758
经验交流
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防治
尹国强,王悦锋,任广城,丁勇,马磊,蒋冬华
2009, 18(7): 758-760
脑炎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2例误诊分析
都爱莲,孙永安,绍宇权,丁美萍
2009, 18(7): 760-762
甲苯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
章燕幸,陈怀红,王黎萍,吴承龙,孙新芳
2009, 18(7): 762-764
僵人综合征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分析
范清秋,赵华,田均,陈怀红
2009, 18(7): 765-766
机械性食管损伤的分级及治疗方法
张卫国,周清华
2009, 18(7): 767-770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及NCPAP治疗早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章哲,刘丹,金姚珍
2009, 18(7): 770-771
46例围麻醉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龚芝萍,王莺,陈石妹,莫军军
2009, 18(7): 772-774
学科建设
杭州地区急救分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蔡兆斌,张军根
2009, 18(7): 775-777
综述
肺动脉高压危象的诊断与防治
李宏松,刘建平
2009, 18(7): 778-779
病例报告
混合型大动脉炎致急性肱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血栓形成一例
申磊,夏豪,江洪,曲哲,姚园
2009, 18(7): 710-710
继续教育园地
灾难现场的院前急救
吕祖铭
2009, 18(7): 78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