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文章推荐
关键字:
文章推荐

    字体: | |

急诊医学经典人物——蒋健教授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6-09-19

 

谦谦君子,志在千里
——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蒋健教授

蒋健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谦逊、德高望重,在同事和后辈眼里,蒋健教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急诊科老主任。
结缘急诊,风雨无阻——开展学科建设
蒋健教授1932年生,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64年晋升为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1985年为副教授,1990年为教授。1985年出任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卫生部发表的第36号文件规定500张床以上的医院必须成立急诊科,瑞金医院成为上海最早成立急诊科的医院。在院领导三番五次动员下,当时已是心内科副教授的蒋健1985年来到急诊科主持工作。“世上本无路,全靠人走出来的”。蒋健教授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勇于探索、不畏艰辛的精神和理念,从一位优秀的心内科副教授华丽转身为急诊医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蜚声急诊医学领域。
一个学科的发展有赖于理念的创新,而正确的逻辑理念将影响和指引这一学科的发展。作为急诊科主任,基于急诊患者多、场地有限、医生职责不清的状况,蒋健教授构建了规范的院内急救体系,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了急诊工作制度,抢救制度、急诊管理制度等,培养医疗救护人员,推动急诊学科发展。治病救人,早期诊断、果断决策、快速干预。急诊是一个医生真正实现救死扶伤的战场,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虽然急诊科工作又累又忙,但使患者起死回生带来的职业认同感和心理满足感是刻骨铭心的。至今,蒋健教授对当初选择急诊专业仍无怨无悔,坚定不移!
上海急诊医学事业正是在蒋健教授这样老一辈开创人的指导、引领下,急诊工作越来越更着眼于质量与规范。比如院前有了院前急救常规,院内急诊科通过检查也开展了质控工作。上海市最早建立起急诊与ICU质量控制中心。急诊医学专家组成的质控专家组,定期到各医院急诊与ICU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卫生局反馈,然后下达指令限期整改,实践证明,质控检查效果很好,成为改进与提高院内急救治疗的很好的尝试。走规范化路子,从普及到提高,到质控、规范,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逐步发展扩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拓展学会工作
蒋健教授1987年当选为中华急诊医学会常委,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成立的发起人之一。在从事急诊工作的20多年来,正是由于蒋健教授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不懈努力,与同道们一起建立了上海乃至中国急诊医疗体系。作为中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创始人和指导者之一,他赢得了无数急诊同道的尊敬。
追述到1985年,当时得知要到急诊工作,蒋健教授提出北上取经。他带一行人拜访北京邵孝鉷教授和天津王今达教授,认识到急诊医学是医学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此,蒋教授建议应尽快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联系兄弟单位,把急诊医学事业搞起来。为了成立急诊分会,必须筹备第一届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然后筹建急诊医学学会与创办杂志。蒋健教授回到瑞金医院向领导作了汇报,先提到在上海医院里召开会议。顾虑到急诊条件太差,当时还开在矮平房,非常简陋,蒋教授便向曾经到瑞金医院参观过,对急诊工作有较深认识的浙江医科大学郑澍校长借用学校条件,促成了1985年在杭州浙医二院召开的“全国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这次会议具有急诊医学发展历史的里程碑意义。
蒋健教授1988年当选为上海急诊学会主任委员,连选连任至2002年,现为名誉主任委员。1994年当选全国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急诊医学专科委员会顾问兼心肺脑复苏组组长、灾害医学及附属医学专业组组长、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医学顾问、上海市公立医院医学顾问。此外,还是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Medicine)会员、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医学中心(LSUMC)客座教授。
执着耕耘,杏坛长情——重视教育培训
教育惠民、播种希望。
1990年9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瑞金医院急诊科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蒋健教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这也是上海最早的急诊医学硕士点。1992年,招收了第一名急诊医学研究生。199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教研组成立,蒋健教授任瑞金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组组长,教学队伍以急诊科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在蒋健教授带领下,急诊医学教研组开始为医学生讲授“急诊医学”的选修课,组织医学生到急诊科见实习,并编写《急诊医学》教材。他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为上海培养了大批急诊医学专业医护人员。
蒋健教授也十分重视对年轻医生层面的人才培养和在职教育。任职期间,急诊科坚持每二周的业务学习,由医师或护士轮流准备,结合急诊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例如内科急腹痛的鉴别、急救药物应用、心脏按摩,气管切开等。1986年起,总结归纳了长期积累的急救经验和步骤,并制定抢救程序图,为后续医护人员学习提供帮助
1986年10月,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瑞金医院召开。在会议期间,科室还举办了全国急诊医学学习班,编印了急诊医学教材。1988年,瑞金医院急诊科三人参加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举办的全市急救医学学习班(共两届)授课;两人参加上海医学会举办全国心肺脑复苏师资培训班授课。1993年10月11日-10月16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举办上海首届“危重病医学学习班”。1994年6月,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院长兼急诊和重症科主任MANTZ教授一行四人来到瑞金医院急诊科进行为期二周的学术交流与指导。
蒋健教授为推动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加快急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急救技术的规范化,几十年来,他呕心沥血、潜心著述。1988年发表了《心肺脑复苏》及心肺复苏录像带等著作用作教学参考。1995年,在蒋健主任带领下,科室成员参与编写了大型专业书籍《现代急诊医学》。以后他又撰写了四本急诊医学书籍:(1)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蒋健主编);(2)心脏血管急诊(龚兰生主编,戚文航,蒋健副主编);(3)急诊医学原理与实践(蒋健主编译);(4)猝死(蒋健,钱剑安主编),1999科学出版社《现代急诊内科学》第一版,2005科学出版社《现代急诊内科学》第二版,2007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现代院前急救医学》第一版,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现代复苏医学》第一版。

广博慈爱、追求卓越——重视科研学术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前20年大体划分为2个阶段:前10年,着重于普及。后10年,研究开始起步,随着急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一批批的毕业生留在急诊科。急诊医疗、科研观念陆续提出,不断改善、充实,在后10年可以说是从初期普及到提高的阶段。后来各类急诊医学会议的学术论文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蒋健教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自1985年起,在他的带领下,急诊科获得市级、局级课题共5项,他本人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了1991-1994年市科委自然基金《心肺复苏技术和药物研究》,1995市科委自然基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对比研究》。蒋健教授先后于《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急诊医学》、《中国急救医学》及《国外医学》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或主译急诊医学专著《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心脏血管急诊》、《猝死》、《急诊医学原理与实践》、《现代急诊医学》等,现担任《急诊医学》、《中国急救医学》的副主编,《实用内科杂志》、《内科危重病杂志》、《中国临床杂志》、《岭南医学杂志》等编委。1997年曾应邀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科研合作,被聘为该校客座教授。
这些年来,急诊科医护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对急诊中某些疾病的诊断、抢救、治疗及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或在国内国际的刊物上发表。1986年底中、美急诊危重病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蒋健教授作了《猝死的临床与病理联系》的论文报告。1987年10月中日第三届循环病学术交流会在日本东京召开,蒋健教授的四篇论文被采用,其中一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猝死发病机理探讨》和《舒张期震荡波与原发性心室颤动》,于日本《循环杂志》刊登。1987年11月北京举办国际城市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有美、英、日等七个国家参加,蒋健教授出席会议作论文报告。1989年北京召开国际急救医学学术交流会,有十六个国家参加,蒋健教授出席会议,与兄弟单位合作发表了两篇论文报告。1990年4月全国首届心肺脑复苏交流会在洛阳举办,蒋健教授出席主持并作大会专题学术报告“CPCR的某些进展”。1990年11月全国第三届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召开,急诊科在会上交流了四篇论文。
蒋健教授是急诊医学界的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兵,他凭借着对急诊医学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对上海乃至全国急诊医学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为了推动上海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急救诊疗水平和促进规范化,蒋健教授倾其一生,鞠躬尽瘁。
谦谦君子,志在千里。谨以此文向蒋健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