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指导,上海市医师协会组织开展、浦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评选活动,2016-06-2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3楼礼堂举行了颁奖仪式。经过推荐申报、资格审核、初评、复评、终评、结果公示等阶段,共评出24名“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获得者和39名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交大医学院“仁心医者”风采录
杜联芳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杜联芳教授从医38年,深爱超声事业,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造影新技术,建立了个体化造影方法及多种疾病的诊断指标,尤其在小肾癌、微小肾癌、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杜联芳教授不仅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对患者的服务中更是关爱有加,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想尽办法为患者解释病情和做好沟通,在患者不满意或投诉时,总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处理各种复杂事件,得到了患者和科室医务人员的好评和认可,是患者、同事和领导信得过的好医生,是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何燕玲 主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分中心宣传教育科科长
她是一个平凡的负责任的精神科医师。长期工作在精神疾病防控战线上,参与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参与多项精神卫生政策和连续两轮国家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制定。
怀着一颗医者仁心,致力于科普工作、提高民众精神卫生素养。她本着细致观察、以人为本的医疗作风,与患者耐心对话,悉心劝导,帮助患者解开心结。
陆一鸣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急诊科主任和创伤中心主任
他是一位辛勤耕耘于急诊医学领域、身上有着明显的急诊文化特征的“勇士”。从医数十年,陆一鸣教授始终秉承“医德近于佛,医技近于仙”的信念,用广博大爱的胸怀容纳了诸多的不解和误会,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无数条生命,受到了业内同行和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尊敬,在抢救生命的一线,用勇气、智慧、笃定、执着和坚韧,为自己的医德和艺术做了最好的注脚,同时成就了他在急诊医学领域的极高声望。
王椿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要从事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上主攻方向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感染防治。治疗的恶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乳腺癌、卵巢癌和脑胶质细胞瘤等。
从医30多年,他一直在努力实践“医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常说:“内科医生像个文学家,要学会比喻、形容等修辞方法,将深奥晦涩的科学术语转化成患者听得懂的语言,只有听懂了才能有效沟通。”
王兴鹏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牵头制定了我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重症急性胰腺内科诊治规范》等重要学术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系统研究并提出“肠屏障功能障碍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新理论,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应用。
十六年前,王兴鹏教授带领团队大胆启用空肠营养等首创手段,将一位年轻的坏死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书写了一段生命的奇迹。十六年前的救治,诠释了“医者仁心、患者衷信”的大爱真情。面对“风险”与“抉择”,医患双方毅然站在同一战线,彼此支撑、共担风险,诠释着医患互信的美丽风景。
王忠敏 主任
上海市医师协会影像与核医学科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副主任兼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射科和介入血管科主任
主要从事肿瘤、血管和非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工作。工作中,他努力开拓,时刻紧跟患者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系列医疗疑难杂症。在抗癌药物缓释食道支架的研究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和创新。他不仅在医疗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领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帮助患者解除病痛,他努力进取、忘我奉献。
徐美英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主任
从医30余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工作于临床第一线,用其精湛、娴熟的技术服务于患者,曾多次获得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
面对心、胸大手术麻醉患者,提出并实施“安全、无痛、舒适”的安全麻醉三阶梯管理规范技术,带领麻醉科完成心胸麻醉5万余例,其中危重、疑难病例逾3千例,创造了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和零投诉、零赔偿的佳绩。同时她还将经验推广至上海及外地其他医院,帮助基层医院的医生提高麻醉专业技术和技能。
于布为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院长
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
擅长临床心血管麻醉和重症救治,困难气道和困难通气的临床处理,以及麻醉深度监测、伤害性感受监测、容量监测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与管理。
从医四十余年来,从未停止过对麻醉学科基础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和思考。
于布为教授始终用他睿智的眼光,敏锐的思维,儒雅的医风,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站在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索,引领着中国麻醉学科的腾飞。
俞为荣 主任
上海市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烧伤整形科主任
从医三十余年,始终以解除伤病患者疾苦为己任,兢兢业业,坚持练仁心、施仁术,不忘其本职责任。
2015年8月,天津港发生大爆炸,当上级领导下达任务后,俞主任主动请缨,到天津参与、配合患者的救治工作,主动与当地同行交流临床诊治心得,得到当地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好评。在天津期间,还积极参与其他医院救治的事故伤者的病情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获得采纳,体现医者之仁心。
袁伟杰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科主任
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为基础,开展胆红素吸附、血浆置换及血脂分离等临床科研,形成重症疾病血液净化治疗特色。带领肾内科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重症疾病血液净化治疗中心”建设项目。
张长青 教授
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
主要致力于骨科疑难疾病和骨科生物材料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临床工作,目前已完成超3000例病例,成功率达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手术已在国内推广,解决了大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疾苦。
作为一名骨科专家,既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仁慈的爱心,张教授把每一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看待。面对种种殊荣,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工作中的小事、治病救人时的小事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想患者所想,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郑捷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
30年来,郑捷教授始终不渝研究自身免疫病与炎症性疾病,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病情评价和预后判断的实验室指标。始终坚持尽可能少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自身免疫病,“我们不能让患者的皮肤好了,身体却坏了;医生不能只看到病,眼睛里还要有人”。
除了看别人看不好的病,他还“偏爱”治疗那些收费低廉、没有经济效益的皮肤病。他坚持要求科里保留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治疗项目。他常说:“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