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界率先提出了“整合医学”的概念,希望能在现代主流医学体系中,整合传统医学的精髓,以突破医学发展的瓶颈,达到有效防治各种慢性病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整合医学的潮流逐步赶超了现代主流医学,推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即“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NCCAM)。1999年,美国设立了专门的“整合医学”顾问委员会,并成立了相关医学委员会。2001年,英国、美国等国的医学专家召开主题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整合主流医学与非主流医学,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整合医学。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成立了亚洲最具规模的整合医学研究中心。时至今日,整合医学的理念已风靡西方医学界,哈佛、耶鲁、约翰·霍普金斯、剑桥、牛津等世界顶级的医学院校先后成立整合医学中心和相关临床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整合医学具有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整合医学的理念也在发展完善,当今所倡导的整合医学已经远远不同于最初的整合医学,最初的整合医学相当于“补充替代医学”,仅仅是在主流治疗方法上的替代补充,而当今的整合医学强调的医学整体和局部的统一。樊代明院士对此作出了全新的诠释:整合医学就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医学体系。
整合医学的出现和发展,首先有利于各科医生开阔视野,培养协作精神,能够更为透彻地理解疾病,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一个最佳的、身心并重、医护并重、中西医并重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其次,整合医学有利于培养医生的整体大局观念,使其能够从整体上认识把握疾病,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弊端。最后,整合医学理念有利于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推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从而全面认识疾病,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
与西方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整合医学的理念与实践在我国一直未受到重视,其发展较为缓慢,因其不是主流医学而备受医学界不少大家的冷落,整合医学相关研究机构更是难觅踪影。近年来,我国医学界逐渐认识到整合医学是医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先后从举办整合医学学术会议,成立整合医学学术组织,编撰整合医学专业杂志、丛书、专著,成立整合医学研究所,成立整合医学专门病房,开设整合医学教学课程,开展整合医学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我国医学界对整合医学的认同,推动和创新整合医学的实践,促进整合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2 0 0 9 年,由全国十八所医科大学发起,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医学整合”。2012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办了首届“整体整合医学高峰论坛”。2 0 1 4 年, 沈阳军区总医院举办了“整合胰腺疾病高峰论坛”。2014年深圳成立了中国首个整合医学专业委员会, 2 0 1 4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设立了整合医学协作组。同时,《中华消化杂志》《中华肝病杂志》《医学与哲学》等相关杂志多次设立专刊刊登发表整合医学相关学术论文,“肝肠对话”等多部整合医学专著已编纂发表,国内首套医学整合课程系列教材大都已定稿或出版发行。
国内目前大都处于多学科协作模式,这种协作是整合的初级阶段,今后还要努力消除各种壁垒和隔阂,进一步整合各相关学科。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第29卷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