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痛日”的来源
发布日期:2007-10-13
2004年由WHO和有关国际组织共同联合发起“全球抗痛日”(Globa1 Day Against Pain),旨在引起全球对于更好地减轻因疾病(如癌症、艾滋病)而引起疼痛的迫切需要的关注。这项由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欧洲联合会(EFIC)共同组织的运动,它要求人们认识到止痛是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最高可及标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将联合全球慢性病疼痛处理和缓解专家共同召开全球抗痛日并提出迫切要求世界各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日内瓦会议的举行与欧洲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止痛等姑息治疗最新指南同步进行。该指南为建立国家级政策框架提供了详细指导,它被译成17种欧洲语言。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非传染病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助理总干事Gales-Camus教授指出,多数没有接受止痛治疗的患者出现在低收入和申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有着逐渐增长的慢性病(如癌症和艾滋病)负担。他进一步指出,卫生资源的不足并不能成为拒绝病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接受止痛治疗和姑息治疗的理由,这是维护人权和享受健康生活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他表示强烈支持 "全球抗痛a"以及国际疼痛学会和国际疼痛学会欧洲联合会的多方努力。
由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欧洲联合会发表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受申度到重度慢性病疼痛困扰的人中分别有1/5的人和1/3的人由于疼痛难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有1/2到2/3患有慢性病疼痛的人很难进行运动、享受正常睡眠、操作家务、参加社交活动、开车、行走或维持两性关系。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欧洲联合会的数据报告,有1/4的人表示疼痛造成他们与家人和朋友关系紧张或破裂。
统计数据还揭示,在携带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患有艾滋病的流动人群中,疼痛是仅次于发热的最普通症状。这些疼痛通常同时由几种原因引起。这些原因包括炎症性组织损伤(包括自身免疫反应)、感染(如细菌、梅毒或结核的感染)、肿瘤形 成(淋巴瘤或恶性毒瘤)也就是所谓的伤害感受性疼痛,其中有接近半数的疼痛是神经变性,或是神经系统受损的反应。口服吗啡在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中已被证明是有效的药物疗法,前提 条件是这些疼痛的潜在病因是患有癌症、携带HIV或患有艾滋病。 但是,鸦片止痛剂由于人们不了解其医药用途、缺少严格的法规和价格标准因而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在资源配备有限的发展申国家。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主席、医学博士MichaelBond教授指出,无论是对于癌症病人、HIV携带者还是艾滋病患者或在任何其他痛苦的情况下,止痛都是一种人的权利;今天的“全球抗痛日”标志着该领域有了巨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赞助的姿态表明现在已是采取行动的良机。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欧洲联合会的主席Harald Breivik教授表示,慢性病疼痛是当今世界上被严重低估的健康问题之一,它已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并给西方国家的健康护理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以认为慢性病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对于那些止痛并没有被很好实施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未能止痛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Breivik教授进一步表示要将起源于国际疼痛学会欧洲联合会4年前在原主席David Niv领导下发起的“欧洲抗痛周”的“全球抗痛日”坚持下去的决心。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简报